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
过去现在佛,并西来达磨。
皆是接群迷。直指人这个。
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祸。
坚执有为功,善恶争扬播。
学道不识心,所以尘不破。
若悟即本心,永劫无退堕。
说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
行脚不曾移。举步无空过。
如斯妙性空,方与人担荷。
大用这无心,非福亦非祸。
於中无妄作,不异阿弥陀。
法界无别物,一菩提为座。
修桥布路为含灵,转凡成圣如行货。
游戏菩提谁得知,只恐迷情却放过。
大丈夫,莫放过,
提起眉毛来继和。大家拍手渡桥来,
方笑普庵只这个。咄,
开口全音只我闻,桃花含笑乱纷纷。
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净情忘法法真。
灵济桥语。宋代。释印肃。 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过去现在佛,并西来达磨。皆是接群迷。直指人这个。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祸。坚执有为功,善恶争扬播。学道不识心,所以尘不破。若悟即本心,永劫无退堕。说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行脚不曾移。举步无空过。如斯妙性空,方与人担荷。大用这无心,非福亦非祸。於中无妄作,不异阿弥陀。法界无别物,一菩提为座。修桥布路为含灵,转凡成圣如行货。游戏菩提谁得知,只恐迷情却放过。大丈夫,莫放过,提起眉毛来继和。大家拍手渡桥来,方笑普庵只这个。咄,开口全音只我闻,桃花含笑乱纷纷。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净情忘法法真。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徐师川挽诗三首 其一。宋代。吕本中。 江西人物胜,初未减前贤。公独为举首,人谁敢比肩。时虽在廊庙,终亦返林泉。今日西川路,临风更弦然。
宫柳。明代。王立道。 占尽芳菲春暮天,昭阳柳色倍堪怜。千条晓湿金茎露,几树晴低青琐烟。暗叶藏莺娇自语,飞花蹴燕舞还颠。宸游到处成欢赏,又见朝来三起眠。
吴市。清代。李楷。 朝游吴市门,夕眺太湖云。梅尉已仙去,龙威不可群。陂塘翔宿鹜,城郭入斜曛。壮士专诸里,萧然少见闻。
泊舟姑苏台下。元代。李孝光。 霸主吞雄事莽然,空遗陈迹向千年。天寒笛起孤城里,日暮舟行积水边。万里飞鸿如识路,故园黄菊不胜妍。吴王台沼连衰草,惟有西山出断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