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次天锡题畅曾伯幽居。元代。李孝光。 淮水清瀰瀰,好山多近村。市收僧乞米,舟舣客过门。灯火邻家夕,风沙泺水昏。卜居谙土俗,野老旧能言。
是日登寺楼甚幽,诸公拟借为社,遂各施买酒馀钱付僧葺窗槛,并志。明代。袁宗道。 无处堪逃俗,高楼远市廛。香云消永日,法雨近诸天。欲借翻经地,先分贳酒钱。沈酣那可极,长此共安禅。
将访西樵寄怀邓子。明代。湛若水。 方子石泉卜,廿年吾意中。风尘坐迟暮,高锡未淩风。我卜异于是,烟霞与尔同。碧云与云端,一以寄幽踪。且不离烟火,兼可巢筠松。居僯有二仲,或得共游从。
别杨无见因柬冈州同人。清代。陈恭尹。 结束远行迈,未行先送君。秋江下白露,今夜向黄云。此别渺难定,临岐何易分。还将努力意,传语故人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