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挽百川水,莫挽儿时回。尽书南山石,莫尽儿心悲。
儿心悲如何,念我久病母。呻吟到沉笃,掩抑还哀诉。
“长年亦不望,愿加年三五。阿桐好定婚,阿桢亦完娶。”
如今弟辈归,携家谒母墓。牵衣学拜跪,甥侄各媚妩。
人间万事足,不闻母笑语。忍泪辞新坟,斜阳风满树。
竹岙扫墓三首 其三。近现代。王季思。 倒挽百川水,莫挽儿时回。尽书南山石,莫尽儿心悲。儿心悲如何,念我久病母。呻吟到沉笃,掩抑还哀诉。“长年亦不望,愿加年三五。阿桐好定婚,阿桢亦完娶。”如今弟辈归,携家谒母墓。牵衣学拜跪,甥侄各媚妩。人间万事足,不闻母笑语。忍泪辞新坟,斜阳风满树。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秦国夫人挽辞三首 其一。宋代。晁补之。 指李仙源后,兴唐帝胄馀。家传湖北句,人诵岭南书。知子唯宾客,扬名属起居。平生操史笔,遗事一欷歔。
满庭芳 傍有何山亦佳闰六月初七夜戏为天孙赋此。明代。王世贞。 玉露初零,金飙微送,银浦垂静还波。七襄人倦,纤手掷鱼梭。记得年时此夜,双星聚、乐事还多。生绡底,天鸡唱醒,低语别牛哥。黄昏肠断处,无情乌鹊,忘却填河。渐转低、瑶斗蹙损青蛾。方悟朱明宰闰,排年月、恨杀羲和。常记取,人间天上,要好便多磨。
无题 其一。明代。袁华。 玉树参差障羽幢,旧愁如水漫春江。葳蕤锁合收银钥,窈窕楼空闭绮窗。亸凤横钗终作对,舞鸾窥镜强成双。绣屏倦倚看红豆,满眼相思意未降。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唐代。聂夷中。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还。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君泪濡罗巾,妾泪滴路尘。罗巾今在手,日得随妾身。路尘如因飞,得上君车轮。
蝶。明代。徐熥。 傅粉娇姿五色衣,由来生性爱芳菲。夜深栩栩梦中化,日午双双花底飞。偷得馀香过别院,带将春色入帘帏。只愁荏苒韶光暮,飘泊知从何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