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春尽日偶成。近现代。陈三立。 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唐代。刘禹锡。 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吴苑燕辞人去,汾川雁带书来。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今日便令歌者,唱兄诗送一杯。
出朝赋归来好 其八。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饮食起居随晏早。闲身乐得未龙钟,东阡西陌寻芳草。
听涛。明代。文彭。 芙蓉江上水浮天,夜夜寒潮到枕边。春水扁舟思范蠡,秋槎八月候张骞。风生芦荻声逾壮,月照蒹葭兴渺然。小筑茆斋真胜绝,分明杜甫浣花川。
驴死口号简孙知县。唐代。王翰。 每向家山驼醉归,长鸣曾入浣花溪。寻诗不畏途冲雪,沽酒那忧路有泥。贫里市来浑似马,客中亡去弃如鸡。吴山不是多贤旧,便欲徒归尘土迷。
秋日感怀。清代。张裕谷。 刺桐花老紫萸香,又听宾鸿唳早霜。沙草寒依秋火白,瘴云低压夕阳黄。城头钟鼓初逢夜,村落人家未涤场。好煞蛮歌清月下,不须镫火照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