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瘵闭幽栖,学诵阙章句。
荡寐艳阳辰,桃柳乱红翠。
佳人移京口,调笑蔼嘉会。
拥醉扬轻舠,衫袂入融吹。
山光湿栏楯,悠悠成自媚。
岳僧咳唾底,写石影吾辈。
(上人于舟中为鹤亭画扇)低昂今古情,嬉春从辟世。
踏岸窥园馆,花畔出云髻。
传歌一水上,星点争明晦。
终宴千徘徊,苍然飘离思。
三月三日鹤亭自丹徒至携同宗武公乔布臧及苍。近现代。陈三立。 牵瘵闭幽栖,学诵阙章句。荡寐艳阳辰,桃柳乱红翠。佳人移京口,调笑蔼嘉会。拥醉扬轻舠,衫袂入融吹。山光湿栏楯,悠悠成自媚。岳僧咳唾底,写石影吾辈。(上人于舟中为鹤亭画扇)低昂今古情,嬉春从辟世。踏岸窥园馆,花畔出云髻。传歌一水上,星点争明晦。终宴千徘徊,苍然飘离思。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丁香结•和清真。近现代。陈匪石。 疏影窗梅,晚香盆菊,帘外翠红羞陨。甚短更催迅。转画烛、暗滴铜槃珠润。素笺怀袖里,三年字、罢读未忍。停杯无语,有恨漫遣,西江吸尽。风引。念种柳千条,旦夕鸦盘坏阵。淡月悬霄,遥山带郭,黛娥藏晕。还唱琼树旧曲,盼断春阴寸。量腰围多少,惊见休文瘦损。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 其三。清代。丘逢甲。 绢寿八百年,纸本寿过之。人生百年耳,写此将何为?吾亦爱吾庐,此意陶潜知。黄者径菊花,碧者门柳丝。南山有佳气,松风吹酒卮。高咏归去来,宜得图传之。惜皆付后人,图者非当时。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姚翁年七十,照海须眉白。为写吾庐图,森森见松柏。群山走腕下,万里若咫尺。
代柬寄诗五兰谷并问诸友 其一。清代。黄遵宪。 入梦江湖远,撑胸天地宽。长安人踏破,有客独居难。短榻鸣虫寂,孤灯落叶寒。不禁儿女语,琐屑写君看。
元翁坐中见次元寄到和孔四饮王夔玉家长韵因。宋代。黄庭坚。 雨罢山泽明,日长花柳困。游丝上天衢,观物得无闷。时从顾曲人,笋馔酌春酝。季子未识面,想见眉目俊。新诗如鸣弦,快读开鄙吝。铜官鲁诸生,事道三无愠。比来工五字,句法妙何逊。枯棋覆吴图,青简玩秦烬。叶暗黄鸟时,风号报花信。遥仰吟思苦,江锦割向尽。应烦王公子,又破黄封印。
七夕对雨。元代。艾性夫。 门无辙迹草偏青,屋带秋山意转清。打梦易惊棋雹响,载愁不去酒船轻。幸无帘幕妨云影,尚欠芭蕉赠雨声。欲送星鸾过桥去,夜深河汉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