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荒蹄迹接纷纷,转徙余生我与君。
似水流年融过二,摩天巨刃甫超群。
收身虎穴黄冠返,照影鸥波翠袖分。
了却公家付儿辈,支颐看度北山云。
寿吴宽仲同年六十有九。近现代。陈三立。 八荒蹄迹接纷纷,转徙余生我与君。似水流年融过二,摩天巨刃甫超群。收身虎穴黄冠返,照影鸥波翠袖分。了却公家付儿辈,支颐看度北山云。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塞下柳 其一。清代。陈兆仑。 一例秋深落更残,独饶春意岂无端。龙钟双视西风路,驻马攀条仔细看。
望太湖。明代。张羽。 登高丘,望远泽,蓬莱三山不可测。何如具区亿万顷,洞庭连娟向空碧。东风吹尽吴天云,玉盘双螺翠堪摘。我昔东游凤凰台,嵯峨巨鳊如山来。白波不动镜光晓,云帆千幅争先开。中流缩首心茫然,恍如乘云行九天。惊涛忽逐回风旋,砰雷转毂奔雪山。龙伯鬼国见眼前,失势一落狞蛟涎。舟师拍浪咒浪婆,我亦再拜不敢言。平时之险且如此,何况震荡洪荒先。帝尧咨嗟逾九年,黄能无勋幽羽渊。有子大圣与天通,一朝出我群鱼中。试观此湖险,始知四载功。长养草木华,无心谢春风。吴越之事良可鄙,虎战龙争方未已。水犀百万今安在,惟见夫椒白云里。鸱夷身退带蛾眉,不直沧波一杯水。我欲临流叫神禹,湘灵鼓瑟冯夷舞。尽挽湖波酿作葡萄春,饮醉扁舟卧烟雨。
献中书张舍人。唐代。李中。 仙桂从攀后,人间播大名。飞腾谐素志,霄汉是前程。持宪威声振,司言品秩清。帘开春酒醒,月上草麻成。丹陛凌晨对,青云逐步生。照人裴玉莹,鉴物宪陂明。下直无他事,闲游恣逸情。林僧开户接,溪叟扫苔迎。煮茗山房冷,垂纶野艇轻。神清宜放旷,诗苦益纵横。馀刃时皆仰,嘉谋众伫行。四方观启沃,毕竟念孤平。
花前饮 酒垆。。曾廉。 东风初染海棠晕。好春色、花娇柳嫩。翠袖方倚垆,向甚处、寻如愿。梦幻影泡露兼电。但俄顷、花飞人倦。有酒能忍颠,那更待、佳人劝。
送寅长南屏老先生入觐用樾冈韵。明代。何瑭。 官署方欢伴食新,离筵无奈便伤神。三千里外朝天路,四十年来报主身。殿上咨询瞻日月,淮南歌颂记阳春。工曹造作如星火,休说宽仁旧抚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