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缩手系新痾,对酒共如缺月何。
凉满沙堤浮水气,暝归帐卒动铙歌。
劫余一塔残钟灭,灯外双桡好影多。
待看霜痕翻木叶,携公晞发杖阳阿。
楼望次韵呈闲止翁。近现代。陈三立。 楼头缩手系新痾,对酒共如缺月何。凉满沙堤浮水气,暝归帐卒动铙歌。劫余一塔残钟灭,灯外双桡好影多。待看霜痕翻木叶,携公晞发杖阳阿。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九。宋代。释慧远。 万机彻处若为酬,千圣头边合自由。佛国乍归金作界,仙宫回首玉为楼。
咏菊八首 其七 紫金团。明代。管讷。 一簇奇花上苑栽,綵云堆满辟寒台。应将重价论千饼,买断秋光二色开。
东山隐士曾公挽词。宋代。戴栩。 儿袍已绿鬓丝鲜,尚爱寒檠对夜编。里不闻喧钦德重,诗能藏巧得名全。慈平心是今时佛,隐卧身多晋传贤。晓奠所亲凝恸处,忆曾持酒寿新年。
偕海宁倪又田登秀亭。清代。许传霈。 严陵山水蓄不平,气撼大江奔鲲鲸。此峰又如赴渴马,勒鞍突入梅花城。城头历乱姑缭曲,三百六十朵数清。何年妙手著山顶,拓地庀材筑此亭。山已钟灵名毓秀,合似秀名为亭名。南北峰头齐插脚,东西湖面净洗晴。我来秋高气愈爽,倪迂倪迂得共登。云路原非别有天,我欲与子御风行。山下有泉分清浊,探原此地最上乘。此心本原證无异,濯缨濯足徒取憎。目极江涛东流去,日落林峦猿鹤惊。山前遥指荒祠在,还当一访严子陵。
和蹇藏用暮秋郊居言怀二首。宋代。魏野。 村落秋穷兴莫穷,黄花红叶照衰容。时平转称千般巧,年长仍添一倍慵。林下携筇闻远水,洞中欹枕见前峰。与君邻里何相似,来往人多是老农。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唐代。李德裕。 余心怜白鹭,潭上日相依。拂石疑星落,凌风似雪飞。碧沙常独立,清景自忘归。所乐惟烟水,徘徊恋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