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拜瑶华赐,消寒第五声。啸歌寻乐趣,樽酒叙前盟。
祝嘏赓周颂,行吟类楚伧。灞桥风雪里,诗思比梅清。
消寒五集曹远老命题拈得清字儗循旧例赋诗分赠二十三首 其九 赠塍粟表叔祖。清代。祝廷华。 又拜瑶华赐,消寒第五声。啸歌寻乐趣,樽酒叙前盟。祝嘏赓周颂,行吟类楚伧。灞桥风雪里,诗思比梅清。
字丹卿,号颜丞,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
祝廷华。 字丹卿,号颜丞,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中元夜。清代。陈忠平。 泫露侵灯湿,兰心寒始妍。夜廫风刺破,秋肃月磨圆。白草流萤火,青莲碍纸船。斑衣疑到眼,纷戏梦窗前。
寄孔佥宪二首 其二。明代。陶安。 元凯春秋癖,愚溪钴鉧游。遗文照千古,之子逼前修。别久思刮目,忧来独倚楼。倚楼人不见,江雨雁声秋。
正月十五日同圆明老师渡溪西雨作不可回三绝 其一。宋代。周紫芝。 伴师同拄一枝藤,野岸凌兢踏断冰。老去莫辜元夜眼,试凭江阁看渔灯。
成都七夕 其二。清代。宋育仁。 栀子同心寄别离,仙家缘会渺难期。流年似水闲中感,佳梦如云觉后疑。灵鹊荒唐怜续命,伯劳辛苦爱单栖。画栏风露迢迢夜,盘上珠丝想望归。
书阁。元代。龚璛。 年华荏苒故,客况寂寥新。雪融疑是雨,风和欲近春。疏梅萦小凤,宿藻负潜鳞。书阁閒登望,时烦载酒人。
赠友五首。唐代。白居易。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周汉德下衰,王风始不竞。又从斩晁错,诸侯益强盛。百里不同禁,四时自为政。盛夏兴土功,方春剿人命。谁能救其失,待君佐邦柄。峨峨象魏门,悬法彝伦正。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宽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