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趋庭日,声华见蜀都。
弟兄今二妙,父子宋三苏。
礼乐风云地,旂常日月图。
今皇念大祀,未可滞江舻。¤
送杨太常归省(二首)。明代。何景明。 锦里趋庭日,声华见蜀都。弟兄今二妙,父子宋三苏。礼乐风云地,旂常日月图。今皇念大祀,未可滞江舻。¤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登台二首 其一。明代。黎贞。 几回送目上层台,强把幽怀借酒开。归路茫茫杳南北,晚烟连树接蓬莱。
寻乔亭遗迹与徐骑省双溪行院碑俱不见。清代。熊良巩。 庄周曾论书,丁字乃有尾。八分周已有,不自秦人始。缅昔雨粟后,仓颉古文起。周宣二千年,中国通行此。大篆变古法,籀文传自史。李斯变小篆,损益成绝技。八分即小篆,聚讼殊可已。武将乃造笔,中涓更造纸。不必出圣贤,万世遵遗轨。斯也灭圣经,罪不容于死。此事可掩罪,亦薄乎云尔。斯诛汉隶出,却笑父似子。唐朝名最盛,莫过阳冰李。咸谓李氏后,骑省一人耳。清峭皖公山,山影落杯里。当时南唐衰,谪居下柴里。双溪行院婢,古秀世无比。乔亭双美人,有灵亦当喜。谁知金源后,碑失亭亦毁。迄今七百年,何处寻遗址。金石且不寿,叹息循山趾。
寿师竹五十有三。清代。许传霈。 一日之七岁庚午,大秩筵开数计五。越今年华辛壬癸,我来旧雨得重聚。昨回一阳百福生,集启消寒继消暑。入门何须问宾主,浮以大白斟以醑。酒酣始知诞降辰,兕觥酌彼鹤筹数。君独前席致我词,献寿投桃皆无取。新诗换得樽浊醪,胜比金钱值刻楮。我闻昌黎进表章,谏迎佛骨浩气吐。春秋刚逢五十七,力挽衰风擎天柱。又闻知遇陆宣公,二十二人榜龙虎。陆之生日是明天,沆瀣师生直接武。二公今已升庙廷,笾豆馨香列樽俎。黉宫香火本非僧,礼乐肃修合柷敔。君秉铎教历有年,大训赤刀重西序。古来金石寿诗书,振起斯文乐蹈舞。况是东阳好山林,洞天久许天伦叙。閒筑竹簃布酒棋,时摘肴蔬开园圃。迟我数年莫厥居,云洞茅檐不待补。相与徜徉耄老天,此酒此诗證出处。君不见周子定居庐阜时,濂溪风月年年今不古。
天潢留辅为叶先生题。明代。夏良胜。 满腔浑是染丹青,王国专班小傅霖。鸿桷人多驰宦志,鹈梁谁更动乡心。河间正协匡时制,董子元无抱膝吟。前席虚怀咨对便,一帘风月伴书淫。
送石协律归吴兴别业。唐代。朱庆馀。 识来无定居,此去复何如。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疏。资身唯药草,教子但诗书。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虚。
王师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达行畿十绝 其四。明代。郭之奇。 东日还迎旦旭来,南云几向夜郎开。天回鬼井通牛野,地转牂牁接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