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宇经台花正香,白云深映竹边房。清游惜共林僧别,行听微钟到学堂。
秋日游皇恩寺。明代。王恭。 莲宇经台花正香,白云深映竹边房。清游惜共林僧别,行听微钟到学堂。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夏晚江行。宋代。真山民。 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萧散乌藤杖,轻鬖白荣衣。试呼垂钓者,分我半苔矶。
百雁图。元代。岑安卿。 离离鸿雁群,渺渺水云国。白雪剡川藤,玄香牧溪迹。形真具生意,彷佛二百翼。四海兄弟情,于兹见叙秩。前鸣后如应,高下低复逆。随阳足稻粱,直夜防机弋。水寒芦叶黄,霜清苇花白。群游得所止,一气同悦怿。哀哉《淮南谣》,布粟歌斗尺。东阿赋豆萁,才高终摈斥。观图适念此,翻为古人戚。今人犹古人,毋为后人惜。
春日忆姚氏外甥。唐代。崔峒。 离乱人相失,春秋雁自飞。只缘行路远,未必寄书稀。二月花无数,频年意有违。落晖看过后,独坐泪沾衣。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其八。明代。何吾驺。 北辰持绛节,南越鳄波消。落日一帆稳,长风五两骄。海王亲拥彗,湘女喜披绡。上客金门贵,龙宫不敢邀。
四月十六日夜月。明代。陶安。 四月既望夜望月,云起天东如涌波。坐久云间明月出,或占水旱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