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题水墨芦雁。明代。王恭。 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送杰上人归成都。宋代。陆游。 锦城一别鬓成丝,今日山阴送杰师。乱絮飞花扑行路,正如东郭放船时。
夜坐有感。宋代。朱熹。 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幽独不自怜,兹心竟谁识。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
为友题水禽。宋代。释绍昙。 淅淅西风肃杀时,枯荷余得折残枝。疾风凌风多翻覆,只处姑姑立处危。
观物偶成。明代。吴向。 南风刚到户,淑气又回旋。浴水新荷绿,穿花粉蝶妍。日高将近午,潮涨欲平川。莫搅羲皇梦,北窗方熟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