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雩阳郡,黉宫重得师。合宗推孝友,后进仰威仪。
丘垄松楸合,春秋雨露滋。诸郎惇永慕,尤废蓼莪诗。
挽彭子信。明代。杨士奇。 昔者雩阳郡,黉宫重得师。合宗推孝友,后进仰威仪。丘垄松楸合,春秋雨露滋。诸郎惇永慕,尤废蓼莪诗。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沤波涨碧兰苕春,王孙英标真可人。眉山老仙招不起,东风谁荐溪头蘋。
清兴怀贤应淬发,一夜松窗歌白雪。晓来点笔为传神,宛似临皋步明月。
赵松雪写东坡小像并书其山城杏花诗内相钱公出视命题因次原韵如左。明代。童轩。 沤波涨碧兰苕春,王孙英标真可人。眉山老仙招不起,东风谁荐溪头蘋。清兴怀贤应淬发,一夜松窗歌白雪。晓来点笔为传神,宛似临皋步明月。杏花零落山城中,悠悠往事如云空。何当共饮玉堂酒,半枝烛影摇残红。
观星台登眺。清代。张云章。 蜿蜒东来紫气浮,环回下瞰碧漪流。乾坤法象开双阙,星斗光华烛九州。西邸集书陈要略,南朝古庙俨垂旒。只今寂寞江山冷,犹有衣冠夜出游。
寄吴兴刘翰怡 其二。清代。王佩箴。 残山送夕阳,闪烁少微星。文章报故国,耿耿守遗经。珍此不朽业,名山发古馨。侧闻兰台彦,编纂未杀青。哀哉万布衣,幕僚寄伶仃。何如元裕之,独构野史亭。
松化为石(近闻金华山古松化为石)。唐代。齐己。 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
满庭芳 瘗鬟铭。清代。顾太清。 璧月常亏,彩云易散,惜哉况我痴情。天乎何意,尤物太精灵。犹记憨憨样子,尚依稀、耳畔金铃。妆台侧,衔脂弄粉,难忘小芳名。罡风。吹短劫,优昙才见,一霎飘零。费主人老泪,啼雨难晴。怕向垂杨楼下,伤心处、芳草青青。栏干角,一抔黄土,记取瘗鬟铭。
兵餽行。宋代。李复。 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更远不过三埂里,或有攻围或鏖击。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筭极深不可测。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鸣咽伤人耳。来时一十五万人,凋没经时存者几。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尫残病疾不堪役,室中长女将问亲。暴吏入门便驱去,脱尔恐为官怒嗔。纽麻缠腰袍印字,两胫束布头裹巾。冥冥东西不能辨,被驱不异犬豕群。到官未定已催发,哭声不出心酸辛。负米出门时相语,妻求见夫女见父。在家孤苦恨竛竮,军前死生或同处。冰雪皲瘃遍两脚,县泪寻亲望沙漠。将军帐下鼓无声,妇人在军军气弱。星使奔问来几时,下令仓黄皆遗归。闻归南欲奔汉界,中途又为西贼窥。凄恻自叹生意促,不见父夫不得哭。一身去住两茫然,欲向南归却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