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公将归谁尤,耗释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
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
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
氤氤才上彻,云色暗窗户。
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
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
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
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
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双。
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
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
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
官既罢迎送,师亦得安处。
我闻低头谢,勤尔相诲语。
作诗书长松,来者尚有取。
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宋代。李薰。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天公将归谁尤,耗释此下土。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氤氤才上彻,云色暗窗户。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双。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官既罢迎送,师亦得安处。我闻低头谢,勤尔相诲语。作诗书长松,来者尚有取。
李薰,生平不详。按其诗称王钦若、吕大防等人已故,又有诗作于“丙寅岁”,即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则当为高宗时人。今录诗六首。 ...
李薰。 李薰,生平不详。按其诗称王钦若、吕大防等人已故,又有诗作于“丙寅岁”,即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则当为高宗时人。今录诗六首。
游苕溪道场山。宋代。释道潜。 东风吹雨过城闉,日照河堤柳映津。雨桨差差摇燕尾,千山漠漠散鱼鳞。长缘绝境关幽梦,尚喜兹游及暮春。兰蕙未衰桃李在,蜂喧鸟咽莫愁人。
怀薪夷。明代。释函可。 长剑萧萧短后衣,平生一诺去如飞。千人性命天何惜,壮士心肝泪亦挥。狂态岂宜依辇毂,孤身无复访庭闱。边风寂历添愁思,秋月圆时望尔归。
早春病中书事寄鲁望。唐代。皮日休。 眼晕见云母,耳虚闻海涛。惜春狂似蝶,养病躁于猱。案静方书古,堂空药气高。可怜真宰意,偏解困吾曹。
送清环道人南归 其二。清代。濮文暹。 人生大邂逅,多在阡与陌。飘零各异地,异地成咫尺。持来双镜光,互照好颜色。岂惟照颜色,肝胆了不隔。平生失途马,颠蹶在荆棘。君既宛转导,又为施羽翼。君今弃我去,好春失消息。柳条与梅花,为谁更妆饰。本自无远别,生灭年仅百。所悲再见期,又非此旦夕。既作有情物,得不泪沾臆。登堂慰君母,母正缝衣裳。衣裳亦何丽,鬓发亦何苍。知君当早还,君还我何方。君今别母时,有我相扶将。行当我别母,不见君在旁。劳燕各背飞,春风尔何忙。独余慈乌声,绕屋空徬徨。
临江仙 秋兴。明代。王凤娴。 珠帘不卷银蟾透,夜凉独自凭阑。瑶琴欲整指生寒。鹤归松露冷,人静井梧残。天际一声新度雁,翱翔似觅回滩。浮生几见几多欢。三秋今已半,枫叶醉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