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
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
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木鱼桹々夜将旦,星斗欹斜挂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将出山门复长叹。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宋代。苏辙。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木鱼桹々夜将旦,星斗欹斜挂山半。行役有程未可留,将出山门复长叹。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渡江云 寒夜登城头吹笛有感作。清代。陈维崧。 孤城横一片,千家楼阁,都在雁声中。关河牢落甚,身世飘零,烟水太濛濛。旧时赤壁,周郎少、正领艨艟。有许多、银涛雪练,相映战旗红。江东。我携长笛,斜倚危栏,作霜林数弄。总则把、平生遗恨,诉与长空。一声才入梁州破,天风下、掣入蛟宫。嗟横竹,慎毋灭没为龙。
送章使君守竟陵。宋代。周紫芝。 长江尽此是吾州,君去长江更尽头。短棹只添行客恨,清樽肯为故人留。饱听梦泽洲前雨,却望苍龙阙角楼。试问尺书何日到,会须红蓼白蘋洲。
春愁曲。元代。瞿佑。 杏雨调泥随燕嘴,烟重柳条扶不起。采香蝴蝶挂蛛丝,不惜将身为花死。东风入幕动流苏,宝篆烧残睡鸭炉。绣床尘积锦机怨,巧语谁能凭紫姑。小砑吴笺双凤翅,墨痕浓沁相思字。玉钗半脱帕蒙头,宽尽玲珑金缠臂。
和郑斋同年落叶诗 其四。清代。周绍昌。 飘茵堕溷复沾泥,比似寒花命亦齐。踪迹偶同风聚散,音声莫辨省东西。鸱张远势凌鸦背,狼籍馀痕衬马蹄。百六运穷元会改,病株仍望及春荑。
忆幼子。宋代。李曾伯。 膝下相随五阅秋,意其可以付箕裘。祗缘老子身无福,致使佳儿命不修。宿业结来知有自,暑行坏会复奚尤。灵台一点知何处,痛入肝肠死则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