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有何观,四时互兴歇。
万物随天根,东生复西灭。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山堂旷望。宋代。魏了翁。 山堂有何观,四时互兴歇。万物随天根,东生复西灭。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大将上兵符,军容备扫除。恭惟陛下圣,方采直臣书。忽报分司去,还寻入幕初。宗藩虽旧识,莫遣得亲疏。
遣怀。明代。文徵明。 末习丹铅未扫除,等閒宣索到公车。百年玩物能无丧,万事随缘自有馀。敢讳画师呼立本,直惭狗监荐相如。白云万里山千叠,岂不怀归畏简书。
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清代。严长明。 炼石无定冶,愈变乃愈工。九峰复九折,一折殊一峰。方割紫玛瑙,圆擢青芙蓉。高低若迎送,直到方与蓬。西轩倍开豁,正在莲叶东。似将万丈华,倒插天镜中。朝光倏照耀,紫翠升长空。遥知烟彩内,定有仙灵踪。捽将芳露气,结作青瑶宫。自顾真病鹤,六翮惭氋氃。三山幸咫尺,不虑回舟风。愿乞并州刀,剪取碧色茸。裁为瑟瑟衣,仙乎竭青童。
送孙山人之古瀛。清代。贤岩。 吴淞江口放扁舟,江水随君入海流。一望烟波千万里,孤帆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