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阶草净,鸟鸣丛竹中。偶无轮鞅过,遂与山林同。
晞发庭际日,振衣松下风。自非捐世故,谁得此相从。
閒居偶题。明代。方孝孺。 雨歇阶草净,鸟鸣丛竹中。偶无轮鞅过,遂与山林同。晞发庭际日,振衣松下风。自非捐世故,谁得此相从。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杂诗二十首 其十六。明代。张元凯。 有士客长安,三冬有旨蓄。射策苦不收,归来卧空谷。对我长歔欷,悲风生林木。未得平津延,已见咸阳逐。一言足取相,奚必三千牍。无歌可指凤,有赋元因鵩。徬徨亦何为,唯共穷途哭。展也诗人言,蔌蔌方有谷。
雪中过盘石山寄刘季山。宋代。李光。 离家六十日,晴岚逐征鞍。已嫌狐裘重,渐喜絺縠单。朅来古清湘,狂风捲涛澜。小市人寂寂,夜深雪漫漫。谁知桂岭北,风雪如长安。明朝过盘石,仰见苍苍山。上有千尺松,下有百丈滩。刘子方避谤,结茅寓其间。却扫谢友朋,儿女俱团圞。南行敢踌躇,履险如惊湍。我心本无虑,莫作拘囚看。肯学老钟仪,楚奏声嘶酸。
题归去来图。元代。赵孟頫。 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渊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颦惑蚩妍。终然不能去,俛仰尘埃间。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耳,忍穷北窗眠。抚卷三叹息,世久无此贤。
和孙公子游南山。元代。廖大圭。 帝里归来日,胸怀尚昔年。人材今可数,公子独无前。大旆光南寺,清唫到暝烟。功名方鼎鼎,未许傍云眠。
元夕四首 其四。宋代。范成大。 落梅秾李趁时新,枯木崖边一任春。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饧人。
遣怀。唐代。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