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消战血不闻腥,野火烧馀草又青。如此河山行乐好,可堪携酒上新亭。
新法重修安石传,从军爱读放翁诗。侯封万户无斯乐,正是荆州识面时。
万牛有日驮梁栋,未便名山老大材。一木可能支大厦,为君安慰为君哀。
李陵台下逢苏武,不是悠悠行路人。可惜东西等劳燕,尊颜能得几回亲。
步梁任公赠栎社原韵。明代。陈瑚。 久消战血不闻腥,野火烧馀草又青。如此河山行乐好,可堪携酒上新亭。新法重修安石传,从军爱读放翁诗。侯封万户无斯乐,正是荆州识面时。万牛有日驮梁栋,未便名山老大材。一木可能支大厦,为君安慰为君哀。李陵台下逢苏武,不是悠悠行路人。可惜东西等劳燕,尊颜能得几回亲。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
陈瑚。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集平山堂用平山字为韵偕游者方子两谢生也 其一。明代。袁宏道。 衰草乱畦平,长江一线明。云开智者寺,山表润州城。万井清霞气,千樯晚吹声。隋宫何处问,荆杞傍墙生。
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韵得名字。宋代。李焘。 蜀学擅天下,马王先得名。簧如巧言语,於道盖小成。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斯文大一统,欻使圣域清。富贵尽在我,绂冕非所荣。旁皇天禄阁,聊亦观我在。怀哉不能归,旧宅荒榛荆。寂寞竟谁顾,正路今莫行。使君蓬莱仙,弭节归赤城。门无俗宾客,家有贤父兄。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临池一樽酒,尚友千载英。并呼严与李,月旦共细评。区区可无憾,彼重适我轻。曷来成都市,尘土污冠缨。古人不可见,见此眼自明。请为怀古诗,玉振而金声。
九日登西原宴望(同诸兄弟作)。唐代。白居易。 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阳节。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白日未及倾,颜酡耳已热。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阔。天地自久长,斯人几时活。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欢悦。
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七。清代。朱彝尊。 鹦鹉湖流碧几湾,白龙湫水落陈山。游人秦小娘祠过,社鼓声边醉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