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日日听鸣笳,极目辰韩道路赊。三袭貉裘犹未暖,一生雪窖便为家。
晨看军府飞金镝,暮向溪山引犊车。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怀友人远戍二首 其一。清代。徐乾学。 边城日日听鸣笳,极目辰韩道路赊。三袭貉裘犹未暖,一生雪窖便为家。晨看军府飞金镝,暮向溪山引犊车。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
徐乾学。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小诗遗人谒邑令。宋代。曹勋。 林生牢落叹萍蓬,词采飘飘甑屡空。闻道河阳花满县,欲从大手借春风。
由南山口至松树塘。清代。颜检。 南山之南山岧峣,满山白雪堆琼瑶。我从山口入山去,直欲置身绝顶扪青霄。所在皓以洁,入目清无嚣。危峰互高下,怪石争硗礅。十里五里时有疏林相掩映,还听冰融春涧潺湲一水鸣轻涛。轻涛殊不恶,游禽亦共乐。几阵乌鸦绕树飞,忽闻雌雉山梁作。引领望山梁,高处生寒光。崩崖欲断不得断,冻云如卧还如僵。云接山峰峰积雪,混然一气含苍茫。山灵招我顾我笑,微风拂拂恍惚相引来天阊。乱山束车路,山鸟导先步。步步入崔嵬,一步一回顾。回顾已失岭下村,举头复见青松树。松树争茏苁,树树涵烟容。嗟我月余不及见,对之能勿开心胸。心胸开,坐莓苔,松风入耳声悠哉。风声松声相喧您,一鞭遥指顶上来。顶上真窅窱,崇高立孤庙。群山相与环,旭日临空照。观者于兹叹神奇,愧我尘踪今亦到。此山穹窿自古今,我来俯仰还凭吊。庙中却立循阶墀,庙外踯躅观唐碑。碑文漫漶字残蚀,碑石斑驳光陆离。匆匆拂拭不能尽其词,词中约略惟纪侯姜师。侯姜师绩不足尚,贞观事业犹于千载想见之。驱车下山去,短桥复几度。山雪溪雪白有痕,岭松涧松碧无数。君不见盘旋屈曲如游龙,当空一落奇势飞动多横纵。又不见虬髯巍巍直立致天矫,独以瘦硬铁骨支撑寒漠奋鳞爪。或且谡谡如鸣籁,或复亭亭如张盖。参差历落不知几经春,坐阅往来过客同沤尘。孤干贞心总不改,苍颜翟黛终有神。松兮松兮孰与写其真,竟与天光山光相嘘相噙浩渺通无垠。去路何回沿,四面凌巑岏。凿石以开道,盛夏犹余寒。萦纡山势曲而曲,毗连磴道盘复盘。围以石墙垣,缭以木栏干。缘溪绝窈窕,何处闻哗喧。悠然雪径开三三,郁然松荫青毵毵。云迷北山北,路越南山南。人影乱移树影静,后车还接前车谈。前后车遥长亘里,声息相闻仅如咫。才看古干横马前,倏仰乔柯出云底。忆昔官南滇,曾上哀牢山。哀牢山头老松几万本,松花松叶落地如铺毡。清阴下,跨骢马;款段徐行神潇洒,飘飘一若登仙者。今日坐松间,又似重游也。乃知人间清闲真境不易得,得之往往在于寂寞荒凉之穷野。日落晚风凉,人来松树塘。眼波集暮景,鼻观闻松香。山峨峨兮水汤汤,雪皑皑兮松苍苍。安得此间买田一二顷,终吾身兮以徜徉。
送江簿归括苍。宋代。吴芾。 羁怀索寞苦难禁,赖有良朋与盍簪。同志自怜今日少,知心谁复似君深。哦诗喜得江天句,把酒愁分岁暮襟。莫恋故山乖素约,春来准拟共登临。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二十二。宋代。释可湘。 拶透大圆觉,平地沉山岳。翻笑刻舟人,无绳徒自缚。
闻早莺。唐代。白居易。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今闻在何处,寂寞浔阳城。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张汝士寺丞挽辞二首 其二。宋代。韩琦。 满腹康时业,丁年未一伸。方从中洛掾,俄掩北邙尘。有子贤荀里,登科感孟邻。新阡伊阙下,长得塞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