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曾咏牡丹芳,一种鲜妍独异常。
眼氏见伊真国色,算头闻者是天香。
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
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
牡丹盛开对之感叹寄秘阁侍郎。唐代。李昉。 白公曾咏牡丹芳,一种鲜妍独异常。眼氏见伊真国色,算头闻者是天香。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咏菊十首 其二 万卷书。明代。王立道。 生涯万卷书,何似营农圃。散帙向晴檐,中有诸花谱。
新雁过妆楼 中秋对月。清代。庄盘珠。 不醉如何。金樽满、抬头且劝嫦娥。看今看古,为问可也愁么。我踏红尘才廿载,已难禁蟋蟀声多。况来宵。一分月缺,多半秋过。空将流光掷却,但有谁绿鬓,不受消磨。断砧零叶,催送急景如梭。年年愿携此月,长留照当筵金缕歌。瑶台近,任梦魂飞度,疏星澹河。
鉴堂书来问事口占答之。清代。郭仑焘。 隐几维摩鬓已华,雄心那复袖青蛇。江湖谈笑吾甘老,不见烽烟哭万家。
春晓曲。明代。袁宏道。 兰灯蕊绽白光残,隔花呼起夜歌鸾。琵琶转捩娇无力,博山欲炷龙脑寒。眉稍散黛重重拨,额角轻黄正正安。侍儿不语流莺语,海棠沉睡赤栏干。
拙诗五十六言赠富乐山海公长老。宋代。冯如晦。 山名富乐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夸。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八十余年无俗卢,只应幽会有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