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清,霅溪绿。
溪水湾环绕天目,山间古邑三百家。
日出隔溪闻打衙,长官长髯帽乌纱。
不曾执板谒大尹,醉卧紫兰花影斜。
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
不见西陵白发人,荆江夜雪唱阳春。
阳春绝唱和者寡,客醉闻之双泪洒。
夜来魂梦海中山,缥缈云涛烟浪间。
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
秦吉了,秦吉了。言语无人会。
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
苕霅行和于潜令毛国华。宋代。晁补之。 苕溪清,霅溪绿。溪水湾环绕天目,山间古邑三百家。日出隔溪闻打衙,长官长髯帽乌纱。不曾执板谒大尹,醉卧紫兰花影斜。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不见西陵白发人,荆江夜雪唱阳春。阳春绝唱和者寡,客醉闻之双泪洒。夜来魂梦海中山,缥缈云涛烟浪间。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秦吉了,秦吉了。言语无人会。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鹊桥仙 新秋。近现代。郭则沄。 雨萤影暗,露蛩声骤。悄悄悽悽时候。藕花风后豆花风,问凉到、阑干知否。恩情纨扇,风情罗袖。争得年光依旧。镜波兜上一分愁,怕人比、桐阴先瘦。
茆亭。唐代。徐夤。 鸳瓦虹梁计已疏,织茅编竹称贫居。剪平恰似山僧笠,扫静真同道者庐。秋晚卷帘看过雁,月明凭槛数跳鱼。重门公子应相笑,四壁风霜老读书。
宿蒜岭驿书怀二首 其二。明代。郑岳。 冠冕惭吾分,劳生亦此官。皇图多远略,世路乏清欢。毒雾迷闽岭,惊雷下建滩。经过虽已惯,犹遣壮心寒。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 其一。宋代。释守卓。 一回吃水一回噎,百鍊精金要人别。门前谁解倒刹竿,瓮里何曾失却鳖。
黄居士山房。宋代。高翥。 浮利浮名心已灰,三间茅屋白云堆。先生自酿松精酒,侍女能持藤瘿杯。养鹿晓随原草去,放猿时摘里花来。近闻身口浑无累,槲叶黄菁绕宅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