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
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
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
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
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
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
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
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
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
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
汤村逢陈安性。宋代。晁补之。 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扈从谒陵十咏 其六 侍阅军容。明代。倪谦。 圣皇阅武禁门西,翠葆葳蕤簇仗齐。云拥旗幡辉日月,雷轰笳鼓振山溪。材官结队皆罴虎,宝马成群尽駃騠。勋业由来输卫霍,却惭簪笔侍金闺。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唐代。白居易。 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闲。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今引而序之者,虑不知我者或加诮焉。
璧山荷香苑与泸州杨正康会长把酒畅叙得十九韵。近现代。陈仁德。 去年雁南飞,别君溉水畔。今年丛菊黄,逢君璧河岸。一年匆匆过,无端生感叹。嗟余霜鬓新,羡君仍矫健。观景临轩窗,谈诗入客馆。夜来灯火红,添酒重开宴。因话古泸阳,由来富词翰。煌煌蔚人文,流韵悠且远。就中有胡公,辞彩珠玉灿。可惜炼狱中,再再罹忧患。一生抑悲辛,言之泪欲泫。遗篇委尘沙,久之恐不显。贤哉我杨君,灼灼具只眼。有心敬前修,欲续广陵散。我感杨君义,如沐春阳暖。冯唐犹未老,廉颇尚能饭。倘有效力时,理合听召唤。酒酣兴转浓,不觉夜已半。秋风掠窗过,落叶纷且乱。
游嵩山十三首 其二 太室。金朝。杨奂。 茂陵骨已朽,万岁恐虚传。莫上中峰顶,秦城隔暮烟。
宿永兴寺德公山楼。清代。厉鹗。 昏黑山雨歇,一径松烟蒙。微闻梅花气,吹落疏磬中。讵惜夜履湿,宿处投支公。凭楼答人语,迥与云际同。少选沈霭敛,俯听幽林风。明星忽三五,挂在殿角东。短烛照春绿,夜静山逾空。观河悟众象,拂石期冥鸿。神清了无梦,乱壑流何穷。焚香以达曙,兹焉悦微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