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饱学囷千釜,濯足清江起南土。
立谈颇似燕客豪,快夺范睢如坠雨。
东城禽羽未足言,柏直何为口方乳。
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斋苦。
平生傀落有谁同,要得张侯三日语。
昼闲那自运甓忙,时清不用闻鸡舞。
桓荣欢喜见车马,书册辛勤立门户。
自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尝窥案俎。
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宋代。晁补之。 蔡侯饱学囷千釜,濯足清江起南土。立谈颇似燕客豪,快夺范睢如坠雨。东城禽羽未足言,柏直何为口方乳。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斋苦。平生傀落有谁同,要得张侯三日语。昼闲那自运甓忙,时清不用闻鸡舞。桓荣欢喜见车马,书册辛勤立门户。自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尝窥案俎。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云顶寺蹙云轩。宋代。吕陶。 寺枕山巅拥翠峰,幽栖更与白云通。半空栏槛千寻外,两蜀风烟一望中。晨霁最宜天浩荡,夕阴先觉雨冥濛。顷年曾坐盘陀石,不到轩前目未穷。
乐间园为同年夏如山赋十二首 其八 岁寒径。明代。顾清。 竹柏兮成林,中一径兮静以深。谢红紫兮春阳,饱风霜兮重阴。怀佳人兮怅望,将千载兮同心烂。
邺都行。明代。区大相。 汉家末运罹崩分,群雄割据乘风云。曹氏提戈窃汉鼎,邺城草创淩天阍。京邑横跨西山趾,楼台半出漳河水。呼吸风云百万师,指顾山河五千里。战罢归来校文士,草檄徵词各称美。列坐既多能赋人,西园亦有佳公子。邺都歌舞日纷纷,建安词赋气淩云。北堂艳妓输乔女,南国佳人让洛神。只谓千秋终宴乐,谁知转眼成灰尘。人间幸有三分业,地下曾无九锡文。兴亡今古一飞鸿,豪杰经营总是空。铜爵台基沦蔓草,芙蓉园馆委秋风。若道繁华无寂寞,试问当年安汉公。
筼筜谷七夕露坐。明代。袁宏道。 山亭漠漠冷秋烟,只在悬藤古石边。眼里何曾离好竹,耳中恰似有鸣泉。稍开僻径通斜月,坐看明河忆去年。巴水正长天正阔,绿杨门外有酤船。
郊行五首 其五。明代。夏良胜。 才见游人著葛巾,一场好景一番新。卖花声过街头急,忙杀洛阳桥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