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宋代。晁补之。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介亭饯杨杰次公。宋代。苏轼。 篮舆西出登山门,嘉与我友寻仙村。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源。前朝欲上已蜡屐,黑云白雨如倾盆。今晨积雾卷千里,岂畏触热生病根。在家头陀无为子,久与青山为弟昆。孤峰尽处亦何有,西湖镜天江抹坤。临高挥手谢好住,清风万壑传其言。风回响答君听取,我亦到处随君轩。
还都。宋代。陆游。 平生薄名宦,所愿得早休。奔走三十年,镜中霜鬓秋。归踏长安道,恍然皆旧游,处处见题名,始惊岁月遒。西湖隔城门,放浪输白鸥。当时见种柳,已足系巨舟。挂冠当自决,安用从人谋;勿以有限身,常供无尽愁。
题雪江归钓图送卯君还里。清代。张若霭。 先生如雪不可污,对之凛凛寒生肤。长安热地君不热,曰归弄钓枞阳湖。湖上宝珠光一合,万鸟不动山模糊。东郭履敝袁未起,行者卧者何为乎?独居舴艋聊尔尔,百年张陆真吾徒。野人之舟大如瓠,图书玩服妻孥俱。心中无鱼竿在手,得与不得随嬉娱。我无辋川诗画妙,为君难写仙游图。摩挲绢素费点染,笔墨未赴神先孤。昌黎东野属蛩讵,年来同忆秋风鲈。盐车困马愿伏枥,鞭策那肯宽须臾。看君翩翻破霄出,远离尘埃超凡区。天空路阔岂自觉,企而羡者波中凫。世途何处可执著,各以所遇成安居。其间不能自为计,或茶或蔗同人殊。先生归与岁云徂,钓罢曾忆劳人无。更当冒雪国门去,朔风压帽冰黏须。
闻叶初秀才东归。宋代。林逋。 高鸿多北向,极目雨余天。春满吴山树,人登汴水船。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肯便怀乡邑,时清复少年。
送大理司厅林艾陵考满复职之留都。明代。湛若水。 庄渠闻说道其东,忠信惟君独得宗。廷尉北门重锁钥,青天白日送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