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休访楚江萍,我老无能一壮丁。
卜宅又惊三浃日,御琴空感再周星。
新愁卿酒心先醉,气怯春寒梦易醒。
却喜故山遥在眼,举头时见竹青青。
弟子厚自相山徙居湖塘又复一月矣距外除只数。宋代。王之道。 相逢休访楚江萍,我老无能一壮丁。卜宅又惊三浃日,御琴空感再周星。新愁卿酒心先醉,气怯春寒梦易醒。却喜故山遥在眼,举头时见竹青青。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淮之水挽山阳友义毕居士。明代。倪谦。 淮之水,去悠悠,公逝矣,不我留。乘云至帝乡,上挟飞仙游。俯视下土方,孰轸苍生忧。万金不惜济穷匮,古亦罕见今无俦。淮之水,波湜湜,入人深,公之德。身荣章服维民则,子登甲科务学殖,夭之报施宁有极。淮之水,流无已,公之名,垂后世。高风杳邈徒仰止,呜呼九原安得起,一为哀歌歌义士。
石榴请冯庵作诗 其二。清代。林旭。 小盎明灯掩映姿,浅娱斋里日长时。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水调歌头(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宋代。管鉴。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登州抵福山道中二首 其二。明代。薛瑄。 正是春光好,重来海上行。轻鸥联影落,旅雁一行鸣。徐市三山棹,安期万古名。只今俱泯没,惟见水云平。
江南弄七首 其五 采菱曲。南北朝。萧衍。 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歌采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