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食阳翟粟,身衣阳谷丝。
二物不相即,饱暖常不时。
老史知我穷,一岁一奔驰。
方暑劝脂车,苦寒伺来归。
嗟我垂老年,未免忧寒饥。
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迟。
事我三十年,闵闵不相离。
我门了无求,辛苦终不辞。
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携。
老史未易得,试复养其儿。
老史。宋代。苏辙。 口食阳翟粟,身衣阳谷丝。二物不相即,饱暖常不时。老史知我穷,一岁一奔驰。方暑劝脂车,苦寒伺来归。嗟我垂老年,未免忧寒饥。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迟。事我三十年,闵闵不相离。我门了无求,辛苦终不辞。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携。老史未易得,试复养其儿。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信阳。清代。姚鼐。 已逢秋雁下江沱,更望飞蓬捲大河。短日人行鄳阨少,长淮山绕义阳多。水源四渎思乘檋,地险三关每荷戈。海内艾安轺传缓,独将停策问岩阿。
董东湖道卿母挽。明代。湛若水。 道义骨肉爱,异姓如周亲。而母亦吾母,一体同戚忻。尊慈享善养,况乃及百春。即化何遗憾,而令吾戚焉。子爱本罔极,吾母仅八旬。哀哀蓼莪篇,吾宁为子陈。显扬乃不朽,相期未死前。
诃林新辟禅社吴用潜玺卿十虚上人继至。明代。陈子壮。 佛日香林报夕曛,灵花祇树倍缤纷。千年笔授人如见,七叶衣传偈亦闻。繫马从参都讲席,行瓢方乞募缘文。由来十八高贤会,莫遣延之咏五君。
追挽节孝周先生。元代。凌云翰。 偶题节孝先生传,甚似罗城徐仲车。陇上白杨空复见,庭前翠草不曾除。何多名士能为咏,为有佳儿好读书。西崦久违应怅望,晴云犹护旧时居。
龙龛禅寺追和王高二太史题壁诗。明代。陈航。 海上灵山孕神秀,万木苍苍碧云溜。山头霁色衬朝霞,树里岚光宜晚照。尘嚣迥隔绝纤埃,金仙之宅如蓬莱。神房半自花间出,定室多从松下开。胜槩岧峣真绝境,目极神驰与俱永。飞岩踏上听天鸡,叠巘攒云愁半岭。终南太华休争奇,其中佳趣人不知。岩扉静掩薜萝月,法水光涵祇树枝。不用伤心怨迟暮,且须载酒随玄度。玉堂词客解长歌,挥洒何须便归去。自笑狂吟非等伦,丽句从来贵有邻。他年诏许还山日,结社应须访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