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佳致信通幽,爽气侵人挟九秋。暇日不妨寻旧隐,清时无用借前筹。
能诗谁复追常建,爱竹吾今似子猷。已有琴书随杖履,更邀闲客伴清游。
游破山通幽轩用前人韵呈同行诸友。宋代。李光。 小轩佳致信通幽,爽气侵人挟九秋。暇日不妨寻旧隐,清时无用借前筹。能诗谁复追常建,爱竹吾今似子猷。已有琴书随杖履,更邀闲客伴清游。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移居八角琉璃井 其一。清代。杨梦符。 乌衣门巷记曾游,排草披榛径独幽。桑下探环疑夙世,井间投辖为名流。登堂自有千秋意,置我何须百尺楼。最喜散衙无一事,买书十步大航头。
青玉案 其二。近现代。林庚白。 郊行联臂杂华夷。摇曳心肠漾柳丝。已非吾土欲安之。放学吴娃歌宛转,倚门俄女态迷离。万人如海隐红旗。
发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宋代。黄庭坚。 黑云平屋檐,晨夜隔星月。晓装商旅前,冰底泥活活。野人攘畔耕,蹇马不能滑。驼裘惜蒙茸,俱落水塘缺。孤材小蜗舍,乞火乾履袜。前登极峥嵘,他日飞鸟没。寒花委乱草,耐冻鸣风叶。江形篆平沙,分派回劲笔。髯弟不俱来,得句漫剞劂。却望同安城,惟有松郁郁。遥知浦口晴,诸峰见明雪。
春暮感怀。明代。赵完璧。 春色初阑杏雪飞,恼人情思暗依依。风尘满目谁相慰,觞咏无心久自违。云断远山虚淑景,帘垂清昼送斜晖。天真欲写仍羁旅,白首淹迟未拂衣。
寄仲郛。清代。姚鼐。 天外思将新岁酒,雪中同醉故人家。折梅忆客楚江远,冻竹闭门山郭斜。春昼锄犁无素业,少年词赋共青霞。长安沟柳看垂发,直恐相望到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