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留岁云暮,旅泊似幽栖。
鸥鹭如相识,牛羊自不迷。
已烦陶令顾,何必谢公攜。
始觉吴侬健,天寒更涉溪。
桥院。宋代。李处权。 淹留岁云暮,旅泊似幽栖。鸥鹭如相识,牛羊自不迷。已烦陶令顾,何必谢公攜。始觉吴侬健,天寒更涉溪。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送性上人。宋代。王灼。 锦官与子别,六听秋城砧。坐缠儿女爱,梦绕檐葡林。子归能几日,又起江湖心。江湖多幽寺,老衲天机深。一言当有契,超诸去来今。孤舟出寒渚,停云结层阴。滞留嗟我老,何以开愁襟。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七 升仙台。元代。王士熙。 高台去天咫,有仙从此升。遗迹尚可攀,山云白层层。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宋代。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元夕台江赏灯。明代。林景清。 散步城南兴未厌,太平风景蔼闾阎。歌声笑语家家沸,月色灯光处处兼。玉烛春调元有自,金吾夜禁不须严。醉欹乌帽东风软,火树银花压四檐。
极相思 夜饮友人所阿云待余不至留词而去归后和之。清代。陈维崧。 如尘如梦如丝,脉脉意谁知。归来恨晚,休摇屈戍,慢叩罘罳。一阵碧虚窗外雨,三通鼓,人去多时。空留彩句,蜜花笺淡,凤胫灯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