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杖去中林,卜宅江之边。
江边多故庐,改筑架斯椽。
左右皆废墟,南北尽颓垣。
昔人固不留,遗迹尚依然。
因之悟物理,盛衰恒递迁。
世既异市朝,海亦变桑田。
古来皆有是,念此一长叹。
何以慰我怀,斗酒倾前轩。
百世非所知,聊且乐当年。
筑新居。元代。戴良。 挈杖去中林,卜宅江之边。江边多故庐,改筑架斯椽。左右皆废墟,南北尽颓垣。昔人固不留,遗迹尚依然。因之悟物理,盛衰恒递迁。世既异市朝,海亦变桑田。古来皆有是,念此一长叹。何以慰我怀,斗酒倾前轩。百世非所知,聊且乐当年。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城中晚夏思山。唐代。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擒禽兽伏机应制。明代。吴伯宗。 擭阱潜施一径通,穿纶毒矢与强弓。已同商网除三面,直比周田发五豵。云际雕鹰磨利爪,草间狐兔绝行踪。飞扬跋扈驱除尽,会见麒麟出苑中。
又和赵仲永抚干二首 其二。宋代。王十朋。 千岩竞秀越王州,地胜钱塘与虎丘。龙卧半天头吐月,鉴湖千里影涵楼。宴开秋色平分际,人在蓬壶最上头。不负良天更输我,此中此夜两年游。
太原道中晓行。明代。于谦。 星稀月落晓风清,犹听鸡声报五更。山势平吞沙漠境,河流曲绕晋阳城。天涯何处寻归路,野景无边动客情。车骑纵横皆故道,不须候吏远逢迎。
即事六首 其二。宋代。陆游。 遁居无外事,白日不胜长。诗为穷差进,琴虽老未忘。映窗精试墨,闭閤苦留香。年少无相诮,功名事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