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
吴惟信。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读渔父辞饮酒诗有感。明代。沈周。 展书聊就纸窗明,楚晋亡机出一衡。大厦隳颓何力起,厉阶层沓几时平。灵均耿耿独醒死,陶令沈沈烂醉生。千载文章共肝胆,令人长叹莫收声。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一。宋代。彭汝砺。 草木经春老,牛羊薄晚归。水痕长淡薄,花片巧菲微。感物愁盈斛,劳形带缓围。利名劳有此,今日已知非。
送彦孚主簿。宋代。黄庭坚。 斯文当两都,江夏世无双。叔度初不言,汉庭望风降。中间眇人物,潜伏老崆谾。本朝开典礼,棫朴作株桩。世父盛文藻,如陆海潘江。三战士皆北,韔弓锦韬杠。白衣受传诏,短命终萤窗。梦升卧南阳,耆旧无两庞。空鑱欧阳铭,松风悲陇泷。四海群从间,尔来颇琤淙。主簿吾宗秀,其能任为邦。躯干虽眇小,勇沉鼎可扛。择师别陈许,取友观羿逄。折腰佐髯令,邑讼销吠尨。时邀府中饮,下箔蜡烧釭。红裳笑千金,清夜酒百缸。同僚有恶少,嘲谑语乱哤。君但隐几笑,诸老叹敦厖。况乃工朱墨,气和信甚矼。持此应时须,十年拥麾幢。相逢常鞅掌,衙鼓趋(上鼔下夅)。簿书败清谈,汗颜吏枞枞。临分何以赠,要我赋兰茳。黄华虽众笑,白雪不同腔。野人甘芹味,敢馈厌羊羫。顾子百短拙,饱腹戆胮肛。惟思解官去,一丘事耕右鬯下換ハ夊。君当取富贵,钟鼓罗击撞。伏藏鼪鼯径,犹想足音跫。
行路难二首 其二。南北朝。费昶。 君不见人生百年如流电。心中坎壈君不见。我昔初入椒房时。讵减班姬与飞燕。朝逾金梯上凤楼。暮下琼钩息鸾殿。柏梁昼夜香。锦帐自飘飏。笙歌枣下曲。琵琶陌上桑。过蒙恩所赐。馀光曲沾被。既逢阴后不自专。复值程姬有所避。黄河千年始一清。微躯再逢永无议。蛾眉偃月徒自妍。傅粉施朱欲谁为。不如天渊水中鸟。双去双飞长比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