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参考资料:
1、金菊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13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199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丞积金倾五侯,有孙了不挂双眸。手携束书废箸出,日与西京数子游。
自言生命无贵格,半幅青衫消不得。但可人传毛氏诗,何须色喜庐江檄。
友人毛仲章文学弃诸生隐居自适铜梁张使君有真逸之目须予诗阐之因成短歌一首。明代。王世贞。 中丞积金倾五侯,有孙了不挂双眸。手携束书废箸出,日与西京数子游。自言生命无贵格,半幅青衫消不得。但可人传毛氏诗,何须色喜庐江檄。张卿采访过吴门,与生意气时相闻。手题真逸榜茅屋,又见华阳陶隐君。老夫月旦落人口,那用区区寻敝帚。纵汝于名未尽忘,不在身前在身后。
胡司训挽。明代。倪谦。 悬车多晚节,振铎仰馀风。独抱濂溪拙,谁医长史聋。文鹓□□□,白璧瘗蛟峰。潜德书新刻,虹先照墓松。
客窗夜雨。宋代。俞德邻。 世路驱驰力不任,老来世路转岖嵚。小窗一夜芭蕉雨,倦客十年桑梓心。黄纸红旗违壮志,青尊绿醑笑孤斟。故山何日真归隐,涧水松风直万金。
八月十三。宋代。余京。 月出双峰敛暮岚,临流久坐借僧庵。澄清银汉露涓滴,浩荡碧波帆两三。龙戏夜珠藏海底,雁随秋气落江南。惠休有句通禅味,金粟香中好共参。
寄南台掾朱自明时初复役。明代。袁凯。 世祖行台列俊贤,掾郎家世本儒先。一时人物青云上,十道风霜白昼前。最爱群公交荐日,正逢天子中兴年。腐儒饥饿干戈际,欲买山阴雪后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