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临江仙·孤雁。清代。纳兰性德。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秋霜遍地,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短信寄出去,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
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那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画屏春》等。格律俱为平韵格,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离鸿:失群的大雁。宋周邦彦《浪淘沙慢》:“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拟凭二句:意谓拟以书信排遣愁怀,但愁绪太多,写了又写,屡写屡改。凭:根据,凭借,以。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嘹唳(liáo lì):声音响亮而凄清。这里指孤雁叫声。宋梅尧臣《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只影(zhī yǐng):谓孤独无偶。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56页
这首词写于纳兰某次随从康熙出行或去边塞执行任务的途中。一路上鞍马劳顿,既无妻子来嘘寒问暖,也无朋友可把酒言欢,难免旅途孤寂,心中怅然。词人骑马行走在旷野中,猛然抬头看见了那只离群悲鸣的孤雁,“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故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第262页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明写离群孤雁,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
大雁不善于单独生活,离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单的大雁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之情。纳兰此时就像一只“霜冷离鸿惊失伴”的孤雁,当他在满地秋霜中抬头看见那只拼命南飞、声声哀啼的大雁时,忍不住喃喃自语:“你可知这地上有个人与你同病相怜啊!”他想要把满怀愁绪用书信寄出,但“愁多书屡易”,他发现愁绪太多且变幻不定,屡屡修改增删,这封信便迟迟写不下来,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汨,即“双泪落灯前”。越是纷乱,就越想拆解清楚。所以陷入情绪困扰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纳兰提醒自己“莫对月明思往事”,那只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可是这样的提醒往往是苍白的。一个人最难明白、也最难管住的莫过于自己的心。
“无端嘹唳一声传。”云中忽然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风之中缥缈远去。末尾“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和上阕里“同病相怜”二句已将天上孤雁与地上旅人合二为一,所以,这孤单的“只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语双关,给人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
全词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交织浑融的意境;抒发了孤寂幽独的情怀。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寄牧止弟。明代。陈子升。 成名不逐众登天,学得玄门又学禅。细巷引僧离水寺,阔衫随鹤过秋田。楼尊大士骑狮相,经夹先皇篆凤笺。城里不逢那足恨,诸郎新近把诗传。
四面荒墟一室孤,俨然舟楫住江湖。鸟知候应先鸣垤,客苦行忙况在途。
高凤书痴真自信,杞人忧戆与谁俱。阴阳消息谁能问,补衮年来一字无。
苦风次杨邃庵太常韵时六月十日连旬大雨 其二。明代。王缜。 四面荒墟一室孤,俨然舟楫住江湖。鸟知候应先鸣垤,客苦行忙况在途。高凤书痴真自信,杞人忧戆与谁俱。阴阳消息谁能问,补衮年来一字无。
暮登德清谯楼。元代。朱德润。 万马拥貔貅,暮登城上楼。哀笳风送客,长剑月临帱。阃外分边计,灯前借箸筹。二城如可复,江面更何忧。
高阳台·庚寅重阳夜淮关对月。清代。黄之隽。 就水分凉,将烟做暝,河边灯火阑珊。一叶西风,何时吹上长安。窥船小月梳儿样,照行人、已怕霜寒。对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人家多少垂杨岸,想窗深画烛,枕卸云鬟。此际离愁,倚舷独坐更阑。红茱黄菊家千里,向秋乡、寄梦都难。算行程、不是淮关,只当旸关。
后庭花·拟古。元代。邵亨贞。 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倚楼闲,月明千里,隔江何处山。
寺底遇大雨寄呈二运使。宋代。韩琦。 怒雷倾雨洒无垠,天意须臾复至仁。比屋士民平叹息,一川和黍长精神。彻犁农喜通新种,隔辙人谁谓不均。大利岂当论小害,路泥深尺没征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