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金缕曲·咏白海棠。清代。顾太清。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肯为我,一时暂。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暗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1] 。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1] 。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送蔡中丞之大梁二首 其二。明代。皇甫汸。 台端劳简命,河内伫宣风。置坐同周处,名亭次召公。郑饥行尽给,梁狱到应空。可是工诗者,谁云宦并穷。
春宵曲。明代。吴兆。 严城禁苑漏传稀,戚里侯家启夜扉。花里歌声惊宿鸟,池边水气怯春衣。佳人笑语风吹过,公子留连月送归。翠帐沉沉芳宴散,梦魂应绕碧云飞。
送陈子野之崇仁。明代。黎民表。 荣君非薄宦,所贵在经奇。山续匡君传,亭寻孺子碑。行藏多任性,词赋不逢时。会看双龙气,冲腾向赤墀。
陪亚仲游习家池不携妓偶作二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 四序垂杨袅曲尘,荆豪不见水粼粼。何须倒载摇鞭问,不是并州姓葛人。
望是故乡行次韵送毛子霞隐君归郢。清代。陈肇昌。 八尺昂藏一老子,短棹苍江弄烟水。占尽风流卖尽痴,手挽颓波追正始。倚马曾飞羽檄文,英雄原上悲残垒。千载遭逢吏隐间,转瞬浮云皆敝屣。兰芷由来楚泽多,朝朝采撷行还止。海内声华久识君,相逢却在武昌市。晴川黄鹤几招邀,载月传笺兴无比。相如善病复多情,白头红粉同欢倚。四壁萧然不厌贫,千金散去浑闲事。朝来束书忽告归,吴头楚尾知何处。笑指郢中是故乡,十幅蒲帆去若咫。听雪楼中景物清,锦瑟湘帘如画里。只今赤日拂江长,芳草王孙行未已。劝君缓棹待秋风,一片青山何彼此。
寄题永新昊天观贺知宫方外轩。宋代。杨万里。 君家秘监唐诗客,饮中八仙渠第一。君家水部晋仙真,曾拜东封玉路尘。秪今孙子方外士,羽衣霞佩云为袂。月下维山吹凤笙,雾里华阳割龙耳。何当踞龟食蛤蜊,大嚼碧藕嬉瑶池。若见君家两仙伯,为侬寄声好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