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著 吴兆基 编.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
2、蘅塘退士 著 金性尧 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
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04-805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春日携頔子同刘养正教授游净国寺至李家园。宋代。王庭圭。 野外烟光阔,僧园竹径通。柳丝摇嫩绿,桃雨落轻红。处处花如旧,年年人不同。自矜双足健,著屐试春风。
漂母非能知人特一时能施于人耳观其对信数语。明代。徐渭。 男儿偃饿淮阴上,老婺一饭来相饷。自言祇是哀王孙,谁云便识逢亭长。秦项山河一手提,付将隆准作汤池。称孤南面魂无主,万古争夸漂母祠。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唐代。刘禹锡。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庾岭梅花,到江空岁晚,始放南枝。岂徒冰雪蹊径,不受侵欺。孤高自负,尽炎凉、变态无期。便瘴雨、蛮烟如许,淡妆也不随时。
未肯移根上苑,且竹边院落,月下园篱。除却西湖句子,此后无诗。向□红紫,要十分、妩媚因谁。算只有、天怜清苦,纷纷蜂蝶争知。
汉宫春(和冯宫教咏梅,依李汉老韵)。宋代。徐鹿卿。 庾岭梅花,到江空岁晚,始放南枝。岂徒冰雪蹊径,不受侵欺。孤高自负,尽炎凉、变态无期。便瘴雨、蛮烟如许,淡妆也不随时。未肯移根上苑,且竹边院落,月下园篱。除却西湖句子,此后无诗。向□红紫,要十分、妩媚因谁。算只有、天怜清苦,纷纷蜂蝶争知。
游天平题文正公祠。元代。顾瑛。 魏公勋业垂前代,百世高风道并隆。立庙东吴见遗像,出师西夏有全功。山回鸟道千盘尽,天入龙门一罅通。赫赫皇元昭祀典,烝尝亦与武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