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1-772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玉峡夜泊闻歌吹声。明代。吴旦。 江潭日欲上,汀洲露未重。赵女歌正扬,越客魂先动。玉柱应离鸾,瑶笙学调凤。窈窕子夜声,悽恻江南弄。繁音逐水流,哀响因风送。曲罢夜苍苍,踟躇人如梦。
奉酬睢阳李太守。唐代。高适。 公族称王佐,朝经允帝求。本枝疆我李,盘石冠诸刘。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华省膺推择,青云宠宴游。握兰多具美,前席有嘉谋。赋得黄金赐,言皆白璧酬。著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出镇兼方伯,承家复列侯。朝瞻孔北海,时用杜荆州。广固才登陟,毗陵忽阻修。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郡邑连京口,山川望石头。海门当建节,江路引鸣驺。俗见中兴理,人逢至道休。先移白额横,更息赭衣偷。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岂伊齐政术,将以变浇浮。讼简知能吏,刑宽察要囚。坐堂风偃草,行县雨随輈.地是蒙庄宅,城遗阏伯丘。孝王馀井径,微子故田畴。冬至招摇转,天寒螮蝀收。猿岩飞雨雪,兔苑落梧楸。列戟霜侵户,褰帏月在钩。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诗题青玉案,衣赠黑貂裘。穷巷轩车静,闲斋耳目愁。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讲德良难敌,观风岂易俦。寸心仍有适,江海一扁舟。
试上古城城上望,水光天影相涵。都将形胜入高谈。河山君与我,独恨少髯参。造化戏人儿女剧,狙公暮四朝三。百年都合付薰酣。人家谁有酒,吾与典春衫。
临江仙 孟津河山亭同钦叔赋,因寄希颜兄。金朝。元好问。 试上古城城上望,水光天影相涵。都将形胜入高谈。河山君与我,独恨少髯参。造化戏人儿女剧,狙公暮四朝三。百年都合付薰酣。人家谁有酒,吾与典春衫。
八月十四日宿官塔下院二首 其二。金朝。冯延登。 乔松脩竹翠交阴,凉月玲珑地布金。老懒无诗酬节物,夜凉閒听候虫吟。
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 其二。元代。方回。 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夷齐与箕微,均为识三纲。我所领小垒,可容久徜徉。亦欲拾之去,群盗纷寇攘。勉强不得已,芟恶完善良。完国非我责,完郡亦何伤。幸保千里民,不为剑戟戕。奸鬼伏肘腋,两贼程与黄。门生讦座主,婿不顾糟糠。妄告无反坐,官吏饱贿赃。一朝掷笏绶,仅有书几囊。辛巳至庚子,阖门饥欲僵。二十年不仕,愚意谁揣量。苟生内自愧,一思汗如浆。焉得挂海席,万里穷扶桑。茅屋荫松菊,槿篱畦芋姜。读书粗知道,晦遁攀馀芳。诗文亦不俗,千篇垂琳琅。今汝往筮仕,已踰四十强。萧然乏行李,艰甚谋聚粮。此皆我之过,弃官畏祸殃。以致儿女辈,无不羸以尪。行行燕山下,悠悠易水傍。北风无时无,南人少裘裳。汝父近八帙,汝母七旬将。苟可得一职,归甘泌之洋。生理我无策,徒此歌慨慷。壮士一大笑,出门青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