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采桑子·彭浪矶。宋代。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这首词题为“彭浪矶”,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往两广途中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周克乾.最美的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5:第104页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题燕龙图楚江秋晓卷。明代。卞同。 初月澹微茫,猿啼楚江晓。恬风展波镜,千里泻弥渺。起语船上人,惊飞岸边鸟。行装乱填委,徒御争纷扰。川后弭安流,天吴沕深窈。阴霾敛遥翳,目断秋旻杳。响枻节歌长,翔帆逗风小。人生等萍寄,奔涉何时了。旅思协悲端,羁情重忧悄。忠沉不可见,水吊鸣寒筿。回首噭湘累,苍山乱云绕。
台湾八咏。宋代。张琮。 片片波光簇似银,安平西去净无尘。帆飞斜照云千叠,月涌寒潮镜一轮。戍士操舟忙大井,渔人晒网出昆身。同游海外雍熙世,冰檗休忘帝力辛。
过新馆罕见居人。宋代。苏颂。 引弓风俗可伤嗟,满目清溪与白沙。封域虽长编户少,隔山才见两三家。
十二峰·上升。宋代。阎伯敏。 黄麾白马功告成,云华夫人朝玉京。虞后夏后引音节,高低峡船摇橹声。
建中觅菊于希哲因戏作四韵寄云。宋代。欧阳澈。 丐菊东篱带晚烟,持觞独放竹溪仙。拟携赓唱社中侣,来伴沈酣市上眠。清叔能诗曾不速,广文嗜酒恨无钱。倘蒙闭户同轰饮,一斛豪头也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