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行香子·三山作。宋代。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一会儿升上明月,一会儿铺满乌云。
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一霎时下雨,一霎时又晴。
“好雨”四句: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
侬:你,指词人。
天心:上天之心,此喻朝廷意向。
霎时:犹言一霎儿。李清照《行香子》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参考资料:
1、李清照 姜夔 辛弃疾 元好问合集,时代文艺出版社,,第223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192页
宋光宗绍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正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从去年冬天至现在,他曾屡次上书求归,但是朝廷对他始终没有明确答复。他猜测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他对于君威难测深有感受。于是在清明节春雨未晴、风云不定的气候中,写下了这首明志与抒愤的词。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192页
发端三句,直道思归之愿,文义十分明显。“小窗”二句,叙写听雨情状,为下文借自然物象抒情作一引导。上片第三个层次以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恨”字贯串“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三句,以春夜阴晴无定、变幻莫测的天象,喻示自己受尽了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扰,已不堪忍受。
下片头三句先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白白过去,次以莺燕叮咛之语暗示自己尚受到种种牵制,未必能自由归去。“天心”句至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说是只要皇帝批准了,事情就好办;然而君心难测,就如自然界忽风忽雨,忽阴忽晴,令人捉摸不透,真叫人闷杀。
全篇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渔父二首 其二。唐代。李观。 村寺钟声渡远滩,半轮残月落前山。徐徐拨棹却归湾,浪叠朝霞锦绣翻。
送仲兄会试北上二首 其二。明代。黄省曾。 岐路始千里,悬帆早欲分。弟如南峙岳,兄似北流云。投翰将临□,弹冠想策勋。寒江夜孤雁,可以比慇勤。
青苔篇。宋代。曹勋。 陵陆变沧海,复作清浅流。扶疎蕊渊桂,先惊蒲柳秋。姑苏台未乾,坐见麋鹿游。秦皇正游览,黄屋指沙丘。乃知晞朝露,不必潜蛟虬。桀跖岂庸陋,比德惭蜉蝣。夷齐苦葵藿,垂誉贤伊周。贫贱未必污,邪辟深可羞。愚智混生死,善恶观其田。昧死尚役役,身外滋旁求。君不见当年梨园歌舞人,歌声未歇生白头。及时游衍且行乐,莫教日入辞高楼。请君试诵青苔篇,令君一诵忘百忧。
挽郭氏孺人。宋代。王庭圭。 择对真佳婿,传家好弟兄。魂飞瑶海岸,风断玉箫声。举案人何在,埋文谁作铭。潘郎今未老,他日看褒荣。
庚辰正月过海子桥望西山晴雪烂然。明代。顾清。 湖桥柳色已津津,回首西山泼烂银。天意自知寒不久,并将奇丽作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