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望春。唐代。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天津桥:即洛桥,简称津桥,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是洛阳名胜之一。
风丝:微风。斜:韵脚念xiá。
翠辇(niǎn):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
宫莺(yīng):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24-1125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馆娃宫怀古五绝 其五。唐代。皮日休。 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渔父·松江蟹舍主人欢。唐代。张志和。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赠张参军。宋代。郭祥正。 宣城之人张待举,高才未得见明主。强将樽酒娱天真,犹得狂名落寰宇。陶陶复陶陶,意气蛟龙豪。沧溟岂是远,银汉不为高。路逢郭子陵阳津,平生未识如故人。相欢握手辄大笑,共访瑶池寻玉真。天门夜叉识虑恶,为我无钱谨关钥。兴阑却驾彩云归,别入红窗共君酌。醉来兀兀乘扁舟,长溪水碧芙蓉秋。愿逢万丈龙须席,卷取月明归玉楼。
送别季观。宋代。方岳。 山留迁客秋风寺,想得梧桐怨夜长。正欠蹇驴相就语,其如征燕欲归忙。苹花思与晴江渺,桂树寒生老月香。一路有诗烦拾取,寄书犹及雁前霜。
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魏晋。陆云。 一神林何有。奇华妙实。皇朝如何。穷文极质。斌斌君子。升堂入室。太上有曜。子诞其辉。知机日难。子达其微。入辅帷幄。出御千里。滔滔江汉。南国之纪。二谒帝东堂。剖符南征。天子命我。车服以荣。何以润之。德被苍生。何以济之。威振羣城。却愚以化。崇贤以仁。凤舒其翮。龙濯其鳞。忆彼荒薮。莫敢不宾。虽云旧邦。其命维新。三卞和南金。终始一色。显允君子。穷达一德。弘仁厉道。物究其极。古贤受爵。循墙虔恭。今哲居贵。履盈如冲。接新以化。爱旧以丰。隆此嘤鸣。惇彼谷风。四忠至宠加。孝至荣集。内崇南芬。外清名邑。炜炜棠棣。敻增其华。猗猗桑梓。厥耀孔多。被绣昼行。昔人攸羡。阶云飞藻。孰与同粲。五人道伊何。难合易离。会如升峻。别如顺淇。嗟我怀人。曷云其来。贡言执手。涕既陨之。一玄黄挺秀。诞受至真。行该其高。德备其新。光莹之伟。隋卞同珍。腾都之骏。龙凤合尘。二皇皇明哲。应期继声。华暎殊域。实镇天庭。入辅出辅。干干靡宁。夏发凉台。我雨我暑。冬违邦族。风霜是处。嗟彼独宿。谁与晤语。飘飖艰辛。非禹孰举。言念君子。怅惟心楚。三悠悠山川。骁骁征遐。陟升嶣嶤。降涉洪波。言无不利。乘崄而嘉。人怀思虑。我保其和。四邂逅相遇。良愿乃从。不逢知己。谁济予躬。莫攀莫附。媿我高风。时过年迈。晻冉桑榆。晞光赖润。亦在斯须。假我夷涂。顿不忘驱。泛予津川。桴不失浮。无爱余辉。遂暗东嵎。五幽幽东嵎。恋彼西归。瞻仪情感。耹音心悲。之子于迈。夙夜京畿。王事多难。仲焉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