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山,打瓦鼓。
扬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绵州巴歌。两汉。佚名。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本篇运用各种主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一条瀑布。先写瀑布的来路。在豆子山能听到溪涧里的流水声象打鼓似的,到扬平山就见到流水冲击石块,溅起的水点象下雨一样。由鼓声联想到娶新妇,由下雨联想到龙女,由龙女引出织绢,织出的绢,便是这条瀑布。最后交代瀑布的去向,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全诗想象丰富,用的比喻非常质朴,表现出民歌独特的风趣。
寄妻父刘长卿(一作严维诗,题作发桐庐寄刘员外)。唐代。李穆。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庚寅予自莲荡泝流金甫弟顺流赴性善之招舟行。宋代。阳枋。 群意已驰涪水下,我心犹望字川归。只差一唤逍遥地,顿失几年离别机。
天台藤杖歌。清代。阮元。 福庭本是群仙囿,汉代桃源尚如旧。仙人手种祁婆藤,掷与人间赛灵寿。敲破铁簧扪楖栗,擎起蛟身看清瘦。我来天台亲见之,万年岭上垂金枝。猿狖引臂弄光泽,筋缠石骨坚无皮。鹿樵偶向梦中得,七尺珊瑚淡红色。岂须芝草始长生,著手已能助仙力。石梁雨滑生苍苔,听笙看月登琼台。恐随飞瀑化龙去,直拨白云寻鹤来。持归拂拭奉堂上,腰脚轻便不汝仗。跃马才从灵隐回,横膝聊为寿者相。庭前倚杖听儿诗,如策长藤到台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