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御苑采茶歌十首。宋代。熊蕃。 云腴贡使手亲调,旋放春天采玉条。伐鼓危亭惊晓梦,啸呼齐上苑东桥。
桂枝香 赋桂用周草窗韵。清代。杜文澜。 浓枝孕绿。乍崖树早凉,偷送奇馥。影逐冰轮,渐满翠峰卅六。中庭露白栖鸦冷,逗西风、珠泪难掬。绛云飞尽,孀娥怨起,暗魂销足。漫忆延秋旧屋。散半亩香尘,吹碎黄玉。双泛茶瓯,钗朵看攒金粟。而今羞问天涯月,伴青瓷、空画凉烛。小山人老,灵波殿远,信沉幽谷。
阅穆陵丙辰御赐进士诗。元代。何中。 后代忠臣擢丙辰,穆陵魂断北征人。长江浩浩倾吴越,九野荒荒啸鬼神。鹃血纵乾难返蜀,乌头未改竟留秦。琵琶绝域千年恨,青冢黄云不识春。
归舟遣兴。近现代。曹允文。 绿树阴浓护碧堤,扁舟独夜泛清溪。遥遥花犬随灯吠,索索莎鸡振羽啼。渔笛临风歌欸乃,水窗映月漾高低。往还却喜离城近,卸下蒲帆斗指西。
陆子履示秦篆宝。宋代。梅尧臣。 秦既并诸侯,斯乃一度量。铸宝以永传,万世俾勿丧。精铜不生花,小篆著丞相。一没咸阳宫,千秋事更王。陆君居洛城,客有来渭上。曰因农人耕,发壤破石藏。遂获此物还,文完字何壮。始号为皇帝,立语已超旷。意将愚黔首,衅起危博浪。其後同玉玺,不随骊山葬。今蓄於君家,徒尔资奇尚。物以用为珍,异时皆似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