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宴词。唐代。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宴词:宴会上所作的诗。
长堤:绵延的堤坝。
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
畎(quǎn):田间小沟。
漳河:位于今湖北省中部。
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
胜:承受。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萍实桥。明代。张吉。 缊哉春秋时,万事俱错忤。血国哀二十,僣横腼荆楚。称尊偪周室,馀制无复数。圣轨倏南辕,天覆嗟何溥。昭王苟领会,变革宁小补。蹇蹇东周心,或在江汉浒。霸功梗王业,贱斥等厮虏。大义垂遗经,雅哇正千古。胡能捐素抱,回斡随世主。设有萍实祥,兆伊霸中土。阳舒复阴惨,焉测天肺腑。升木教阿猱,厚诬我尼父。脂流万人口,孰与味甘苦。溪水媚晓晖,江云逗秋浦。矢诗破浮伪,云水相尔汝。
燕口洞。宋代。田霖。 燕口龙泓气象清,钱真此处有遗灵。仙兄去后师犹在,女弟回时户已扃。云片尚如披白练,泉声长似诵黄庭。碧桃花发菖蒲紫,留与人间作画屏。
山中漫题 其六。明代。蓝仁。 风雨鸡声乱,云山鹤梦清。自非诸葛卧,谁有鲁连名。碧海堪垂钓,黄河未洗兵。镜中看短发,种种负平生。
素屏。宋代。刘敞。 简拙违时好,丹青谢尔工。坐看居士室,想见古人风。当户月常入,过春霜未融。物情忌太白,少自晦尘中。
墨庄。明代。张弼。 一庄万卷足良田,心事玄中更识玄。黑水满池酣笔兴,绿蕉千树染松烟。奚超每货专门业,韩愈常损谀墓钱。洙泗馀波分入砚,还期龙借洗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