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两汉。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78-18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8-179
关于此诗的背景,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烈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78-180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萱草。宋代。赵蕃。 伯兮当日意,萱也直云忘。岂是名兹草,真将种北堂。能丛又能干,非绛复非黄。开处阴当合,看时昼阅长。
寓居二首其一东亭。宋代。苏辙。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宋代。杨万里。 链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中秋对月和南皋。明代。黄衷。 月妙岂今夕,秋芳眷此时。迎凉疑露重,抚事感星移。伫立银桥映,闻歌绣户披。澄光弥覆载,灵魄浴涟漪。鸾舞宜香藉,仙居总赤墀。檐虚虫语近,地迥漏声迟。葛履霜应戒,筠帘夜不垂。环词先有作,可客旧难期。老爱坡翁放,谁堪宋玉悲。东明犹倚望,西堕似睽离。白石空千载,黄湾自一涯。分庭仍共赏,乐意肯相差。
蒲扇。清代。许廷崙。 颇有书生味,编蒲手自拈。招风来习习,遮雨滴纤纤。柏子松花共,荷香竹影兼。偶然挥扇坐,不觉似陶潜。
期洪稚存相过久不赴约因寄以诗。清代。缪公恩。 雨砌连朝长绿苔,摛词检字费宏才。子猷不放山阴棹,陆凯空劳驿使梅。月落屋梁思黯澹,酒醒冰簟起徘徊。嘱君好拂窗前几,明日携樽有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