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闻钟有感次荣子仁韵 其一。元代。凌云翰。 曾将锦瑟思华年,追忆当年重惘然。五夜钟声来石枕,半生心事在韦编。高楼明月狂呼酒,古道西风快著鞭。赖有故人能过我,檐花细雨话灯前。
送尚书贡先生入闽。元代。胡奎。 敬亭山下秋云飞,钱唐江头风露微。三更南斗海底出,八月白鸿天际归。椰子槟榔南去远,荔枝龙眼北来稀。明年漕运归来日,好为君王补衮衣。
秋居。宋代。赵汝燧。 入得秋来爽,何烦宋玉悲。推窗对脩竹,开卷课诸儿。世事放轻著,人生无足时。年多自当老,不用染吟髭。
卜居五首 其五。明代。张家玉。 风摇万绿昼阴阴,双屐穿花不染尘。记得断桥流水畔,虬枝时伴一溪云。
再用前韵寄省上人。宋代。郭祥正。 四壁萧然我亦空,更无归梦到江东。楼台不碍尘尘现,钟鼓相闻法法通。玉麈挥谈真契合,莲华分座夙缘同。回头重浊堪怜悯,妙性如何自瞽聋。
次韵酬刘湛陆翰撰 其三。明代。刘宗周。 寂寞寰中人,去住乖通塞。君为威凤翔,我将冥鸿适。各言期千秋,矢死靡有忒。所愧还山去,生不辨黍稷。谋生亦已疏,东皋有馀式。往年惜分手,怆恻长相忆。良晤难再寻,行行发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