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都下送辛大之鄂。唐代。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耆英会诗。宋代。冯行己。 书称五福寿为先,有德人方得寿延。自愧栎樗非远器,谁应齿发亦遐年。立身官未三公贵,推老名陪二相贤。喜把衰容模梵宇,惭无纤效勒燕然。当时遭遇承陶冶,今日光荣预燕筵。从此洛城增胜概,又新重作画图传。
睢阳庙二首 其二。清代。王式丹。 绣幔烟沉铁面寒,冲冠馀怒尚桓桓。戴天定不偕阿荦,斫地还应灭贺兰。万古岁时尊俎豆,九幽灵爽托筳篿。即今灯火倾城市,彩绘旌旗彻夜看。
巫山高。明代。释宗泐。 巫山高,望不极,十二危峰倚天碧。阳台神女徒盈盈,艳质妖容果谁识。襄王荒怪不足徵,宋玉微辞岂堪惜。至今云雨自朝昏,山鬼哀猿叫苍壁。
赠王松溪四首 其一。明代。边贡。 月下山车往复回,秋深歧路满青苔。不缘乡饮邀宾坐,肯向城池故故来。
陆著作挽歌 其三。唐代。储光羲。 剑水千人石,荆江万里流。英英有君子,才德满中州。明道俟良佐,惟贤初薄游。生涯一朝尽,寂寞夜台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