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记室夜别。南北朝。范云。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秋水漾桂香,晚风多清朗,楚山清幽幽,晓云映晨光。
托萧瑟秋风寄去异地的乡愁,在千里之外共对皎洁的月亮。
枝头凄冷怎能共折兰菊?猿啼哀号孤旅哪堪悲凉。
手抚松萝你当念我曾相依伴,采撷桂花我正思君文才无双。
沈记室:指沈约,沈约曾在郢府(今湖北武汉附近)任记室参军,故成沈记室。
桂水:源出湖南蓝山县南,向东北流入湘江。澄:澄清。夜氛:夜气。
楚山:泛指湖南一带楚地的山峦。此句说楚山上空朝云清淡。
两乡:各处异乡。一指范云所在,一指沈约的去处。
千里分: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分别。这两句说在秋风萧瑟、秋月高照的时候,知心的朋友将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分别,面对秋风秋月,倍感离别的惆怅。
寒枝:秋夜中的树枝。宁:哪能。寒枝不能共采,喻两人即将分别。
霜猿:霜天的猿啼声。此句言霜天的啼猿远行者将要独自听到。
扪萝:抚萝。萝即松萝。这句设想分手后沈约在远方正抚萝思念自己。
折桂:折取桂枝。方:正。此句用折桂寄托自己对沈约的思念。
参考资料:
1、吕晴飞.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436
2、刘文忠.古诗类选 友谊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28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萧赜主持郢州(今湖北武汉附近)军政,范云随父范抗在郢府,沈约与范抗同府,与比他年轻十岁的范云相识交好。几年后,沈约转至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为征西记室参军,此诗作于两人分别之时。
参考资料:
1、詹福瑞.齐梁体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52页
范云十几岁时,其父范抗在郢府(今湖北武汉附近)任职,范云随侍其侧,年长其十岁的沈约也在郢府为记室参军,一见如故,遂相友好。八年以后,沈约转至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为征西记室参军,两人分别。这首诗当作于此时,诗题中的沈记室即沈约。史称范云八岁赋诗属文,“操笔便就”,“下笔辄成”(《梁书·范云传》),这首诗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诗的开头便以极平稳的笔调勾画出送别时静谧、安详的环境。“桂水”并非特指某一条水,只是用以形容其水的芳香。王褒《九怀》中有“桂水兮潺湲”句,王逸注云:“芳流衍溢,周四境也。”后人遂常用之,如陆云《喜霁赋》中“戢流波于桂水兮,起芳尘于沉泥。”江淹《杂体三十首》中亦有“且泛桂水潮”、“桂水日千里”等句,均非实指。范诗中用这一词渲染了送别场面的温馨。送别诗,可以写送别时的情景、场面,以及当时人的心理活动,但范云只是用一句诗轻轻带过,遂转入天明登程的想象之中。郢州与荆州,古时均属楚地,故用“楚山”代之。启程的情景是晴空万里,天朗气清。这毕竟是少年人所写的诗,所以,他笔下的离别不是凄惨悲切,而是有一股清新流丽之气贯穿于内,显得轻盈洒脱。沈约《别范安成》诗中云:“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不过,中国人重视朋友(为五伦之一),重视友情,朋友的离别,总难免有些许的哀愁。“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心相知。”故而下句以“秋风两乡怨”分写两地相思之怨愁,而以“秋月千里分”合写二人心灵之相通。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所写的正是地有千里之隔,明月人可共见之情。以上四句,前二句偏写景,后二句偏写情,所以转下去便偏写事。“寒枝宁共采”是对二人过去共同生活的回忆,“霜猿行独闻”则是对别后独自旅程寂寥的想象。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送别,但无论是偏于写景、写情或写事,都暗涉了离别。然而离别只是形体上的分隔,更重要的乃是精神上的合一。结束两句以极其肯定的语气写道:“意”通“忆”。“扪萝”、“折桂”由上句“寒枝”引发而来,同时又暗与起句的“桂水”“楚山”相呼应。
这里牵涉到一句诗的异文。“扪萝正意我”中“正意”二字,一作“忽遗”,一作“勿遗”。“忽遗我”意思是:忽将我遗忘。前者似不符合沈约与范云间的感情,且与全诗情绪不一,后者表示的是一种希冀之情,虽然可通,但不如“正意我”所表达出的心心相印之情。另外,从范云诗的整体风格来看,也以“正意我”于文为胜。范诗的结句尤喜以彼我、今昔对写。如“迨君当歌日,及我倾樽时。”(《当对酒》)“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饯谢文学离夜》)“待尔金闺北,予艺青门东。”(《答何秀才》)“海上昔自重,江上今如斯。”(《登三山》)“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等等。而在这首诗中,也只有作“扪萝正意我”,才可与“折桂方思君”相对得最为工稳,也最能体现范云诗歌句法、结构的特色。
此诗在写法上是一句一转,但同样是“转”,如沈约的《别范安成诗》(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评为“句句转”),是层层递进式的转,而范云此诗则是句句回环式的转。这种回环式的结构、回环式的句法正是范云诗风的典型。所以钟嵘《诗品》曾评范云诗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正是抓住了其诗风格的整体特征。《送沈记室夜别》虽然是范云的早期作品,但也不难看出,这首诗已经奠定了范诗风格的基础。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书夏秀才幽居壁。唐代。李中。 永巷苔深户半开,床头书剑积尘埃。最怜小槛疏篁晚,幽鸟双双何处来。
生春二十首(丁酉岁。凡二十章)。唐代。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云色中。笼葱闲著水,晻淡欲随风。度晓分霞态,馀光庇雪融。晚来低漠漠,浑欲泥幽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漫雪中。浑无到地片,唯逐入楼风。屋上些些薄,池心旋旋融。自悲销散尽,谁假入兰丛。何处生春早,春生霁色中。远林横返照,高树亚东风。水冻霜威庇,泥新地气融。渐知残雪薄,杪近最怜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曙火中。星围分暗陌,烟气满晴风。宫树栖鸦乱,城楼带雪融。竞排阊阖侧,珂伞自相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晓禁中。殿阶龙旆日,漏阁宝筝风。药树香烟重,天颜瑞气融。柳梅浑未觉,青紫已丛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江路中。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芦笋锥犹短,凌澌玉渐融。数宗船载足,商妇两眉丛。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芽新才绽日,茸短未含风。绿误眉心重,黄惊蜡泪融。碧条殊未合,愁绪已先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何处生春早,春生鸟思中。鹊巢移旧岁,鸢羽旋高风。鸿雁惊沙暖,鸳鸯爱水融。最怜双翡翠,飞入小梅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镂琼冰陷日,文縠水回风。柳爱和身动,梅愁合树融。草芽犹未出,挑得小萱丛。何处生春早,春生稚戏中。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骂雨愁妨走,呵冰喜旋融。女儿针线尽,偷学五辛丛。何处生春早,春生人意中。晓妆虽近火,晴戏渐怜风。暗入心情懒,先添酒思融。预知花好恶,偏在最深丛。何处生春早,春生半睡中。见灯如见雾,闻雨似闻风。开眼犹残梦,抬身便恐融。却成双翅蝶,还绕庳花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晓镜中。手寒匀面粉,鬟动倚帘风。宿雾梅心滴,朝光幕上融。思牵梳洗懒,空拔绿丝丛。何处生春早,春生绮户中。玉栊穿细日,罗幔张轻风。柳软腰支嫩,梅香密气融。独眠傍妒物,偷铲合欢丛。何处生春早,春生老病中。土膏蒸足肿,天暖痒头风。似觉肌肤展,潜知血气融。又添新一岁,衰白转成丛。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旅魂惊北雁,乡信是东风。纵有心灰动,无由鬓雪融。未知开眼日,空绕未开丛。何处生春早,春生濛雨中。裛尘微有气,拂面细如风。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满空愁淡淡,应豫忆芳丛。
雪滩钓叟歌为顾丈茂伦作。清代。李良年。 苇间延缘吾所师,寻阳棹者非凡姿。雪滩钓叟岂其亚,姓名蚤被时人知。先生旧不事生产,读书树根破万卷。土塯荒凉艺花竹,邻里惊呼车辙满。此门一杜何当开,笑指笠泽浮吾杯。连峰如银七十二,要看雪尽春风来。丝挂珊瑚不设饵,命写斯图聊戏耳。网鳜捞虾琐琐人,公若逃名勿图此。君不见占星梦猎声名驰,照耀史册千年垂。樵青渔童载两头。诏遣下取新歌词。笔床茶灶往来熟,故人又欲官天随。从来此事遭物色,黄金尺书来有时。长安已筑招隐馆,肯放此老津梁疲。武陵桃花今不迷,休歌河水清涟兮。纵不相逢贾太尉,定应愁载庾安西。
壬午春夜 其二。明代。何吾驺。 今年生事殊非旧,昨日仍非今日人。欲向东君问消息,西风不送陇头春。
赠吴均诗。南北朝。萧子云。 欲知健少年,本来最轻黠。绿沈弓项纵,紫艾刀横拔。谁持命要宠,宁知敌可杀。有功终不言,明君自应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