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
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
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
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
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
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杜元凯庙。宋代。李廌。 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清代。李渔。 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一旦宣威拥节旄,到时贼炽民啼号。八闽禹甸无留土,三浙人心若沸潮。先生单骑临危地,昼夜披坚躬执锐。车辙经过险路平,螳螂齑粉无完臂。砥柱东南杖一身,金瓯不损天难坠。试问中原亿万家,阿谁不赖屏藩蔽?我游吴越泛钱塘,纵观鱼丽瞻烽燧。所见纷纷异所闻,逢人屈指陈三异。一异危疆反太平,眼观战斗心无惊。民心恃有一人在,由他风鹤生疑兵。二异军兴不加派,鼓腹依然清世界。不似他邦物力穷,稻粱输尽余稊稗。三异焦心人不老,更比当年颜色好。轻裘叔子不知寒,善饭廉颇终日饱。问公何以得如斯?答云利害非吾知。委贽便将身许国,捐躯何待出兵时。尝胆拟将仇作馔,茹荼自觉甘如饴。壮哉此语真难得,义声流自忠肝出。天下安危系一人,公肥不虑封疆瘠。弹指仙霞入内庭,闽山荡尽无遗窟。滇黔楚蜀尽来归,不问而知功第一。但祝分茅不离兹,凭公世守江南北。千载重生郭令公,床头叠满儿孙笏。
嵩山二十四咏 其二十 玉人峰。宋代。楼异。 汉武求仙未得仙,玉人何事落峰前。故知帝子乘云下,神盖峰头启洞天。
无题(一云阳城)。唐代。李商隐。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寄曾省之。清代。陈恭尹。 分居岭北南,异地幸同心。匪石能攻玉,如兰即断金。君从卜肆隐,予卧海门深。春别不曾送,秋风劳夜吟。
破贼凯歌八章 其三。宋代。李正民。 万幕如云振鼓鼙,角声呜咽马惊嘶。亚夫持重惟坚壁,应为桑榆太白低。
和陈绳皋前辈忆塞垣元韵 其二。清代。曹学闵。 归来高卧北窗前,懒慢心如不系船。骥足几人看滚滚,羸车我亦自年年。敢言白传惟摊卷,非学坡公待有田。时与素心频聚首,清歌浊酒乐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