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
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
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
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
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
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
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
後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宋代。李廌。 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後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啄木儿。金朝。王哲。 自知自知。只此分明是。自此自此。得一并无四。在虚空里。撒金蕊。万道霞光通表里。复元初、见本始。要炼正,灵真范轨。更不用、木金火水。把良因垒。从心起。方寸清凉无忧喜。澄长生,并久视。重阳子。害风是。王哲名、知明字。说修行、旨没虚诡。啄木词、中开真理。向诸公、取知委。
小幅山水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作。明代。曹义。 岭峤凌青汉,亭台俯碧浔。溪回山寂寂,门掩昼沉沉。鹤立苍松老,莺啼绿树深。野桥通竹坞,苔径接云林。岚气霏晴雾,烟萝落翠阴。抱琴何处客,爱此涤烦襟。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宋代。陆游。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首言劳良苦,後问逮妻孥,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麤。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居然及贱子,媿谢恩意殊。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古文讲声形,误字辨鲁鱼。时时酌井泉,露芽奉瓢盂。不知公许否?因风报何如。
昌甫再集横碧 其一。宋代。韩淲。 幽幽溪南山,古寺占岩曲。昔人不可见,佳处欲何属。素秋集今雨,清昼话前躅。因君重徘徊,煮饼饮醽醁。
植竹吏隐堂后因题 其一。宋代。许安仁。 斸破中庭一亩苔,主人发白手亲栽。即今谁识清真节,须向三冬雪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