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
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
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
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
和人游嵩韵。宋代。李廌。 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与云静野钟冲宇同携用扇韵。明代。张子翼。 山中何意亦冠裳,携手临歧觉话长。马渡晴桥冲野色,兔分仙桂摘秋香。云翻石峒经瑶草,珠探骊龙得夜光。二妙相逢缘不浅,石渠今有汉文章。
登小雅堂哭史明古。明代。沈周。 筑台高住似神仙,恰好堂成及已年。歌哭于斯人忽耳,死生无度事茫然。青山底处寻遗史,白雪从今付绝弦。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
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宋代。周紫芝。 灵岩胜绝天下稀,开凿乃自太古出。山名初岂有显晦,胜处要须诗黼黻。自从梅老登列仙,尤物谁怜久埋没。具茨笔力扛九鼎,坐遣清诗入山骨。据龟食蛤谁与游,绛节云车到仙窟。云间招手疑有无,月下吹箫真仿佛。飞云杳蔼风吹香,翠润空濛雨垂湿。谁从洞口看金书,想对神清时独立。我家灵岩山脚底,识面何由恍如失。虽无幽梦到三山,尚有明珠容什袭。
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
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此情悄。拟回船、武陵路杳。
斗百草。宋代。晁补之。 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此情悄。拟回船、武陵路杳。
有上人闭关居作此赠之。明代。王世贞。 爱尔高居息众缘,沿阶忍草任芊绵。床头卧虎难为客,顶上巢乌不计年。天鼓自鸣朝梵后,地肥争发午斋前。翻嫌慧远生多事,苦役僧雏种白莲。
满庭芳 蜀山谒东坡书院。清代。陈维崧。 水拍晴桥,山衔春店,飞花落絮悠飏。打鱼放鸭,四月好年光。此地林峦绝胜,家家足、碧涧幽篁。斜坡上,碎瓻败甓,零乱补围墙。鸣榔。思往事,峨嵋仙客,曾驻吾乡。惹溪山千载,姓氏犹香。今日紫姑圣女,喧村赛、画鼓明妆。残碑在,独怜野草,渐没古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