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烽火隔江津,指痛呻吟夜彻晨。旁置万家空有冢,禄营三釜已无亲。
鸾回紫诰承恩旧,牛卧青冈卜兆新。送死养生无一憾,老怀缘此重沾巾。
后平叔母夫人挽辞二首 其二。宋代。俞德邻。 昔年烽火隔江津,指痛呻吟夜彻晨。旁置万家空有冢,禄营三釜已无亲。鸾回紫诰承恩旧,牛卧青冈卜兆新。送死养生无一憾,老怀缘此重沾巾。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浣溪沙。宋代。杜安世。 模样偏宜掌上怜。云如双鬓玉如颜。身材轻妙眼儿单。幽会未成双怅望,深情欲诉两艰难。空教魂梦到巫山。
出八达岭。金朝。刘迎。 山险略巳出,弥望尽荒坡。风土日巳殊,气象微沙陁。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作诗无佳语,以代劳者歌。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张好好诗。唐代。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送王君实西台御史 其二。元代。宋褧。 折桂蟾宫近十年,品流第一冠群仙。颂台藏室遨游遍,御史分司又占先。
次韵彦恢再示前作。宋代。周紫芝。 此生难数绛人年,高位由来免疾颠。自笑晚途聊复尔,相逢云路岂其然。归心只欲开三径,薄宦何由托二天。他日据鞍如可强,故人虽老未轻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