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寺里竹千头,曲榭回廊旧日游。别后梅花应自发,壁间诗草属谁收。
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吊荒宫上小丘。白首思归形梦想,封书惆怅问南洲。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五 天王寺寄南洲。明代。文徵明。 天王寺里竹千头,曲榭回廊旧日游。别后梅花应自发,壁间诗草属谁收。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吊荒宫上小丘。白首思归形梦想,封书惆怅问南洲。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唐代。刘商。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京城寒食雨中呈柳道传吴立夫。元代。吴师道。 春深不见试轻衫,风土殊乡客未谙。蜡烛青烟出天上,杏花疏雨似江南。松楸昨夜频来梦,樽俎何人可与谈。闭户不知佳节过,清泥满道没征骖。
玉兔净居诗。宋代。张仲尹。 何事回真馆,标名作净坊。金园存废趾,玉兔效殊祥。躍汉劳罝纲,环山莹雪霜。来疑崑岫出,去讶月轮藏。隐顯经千载,薰修荫一方。宝坛隳道祖,华榜耀空王。奥域居全晋,灵祠接庆唐。烟霞生四面,楼殿起中央。暎日杉阴合,飘空磬韵长。伊余闻胜概,宁惜寄篇章。
醉落魄。宋代。周邦彦。 葺金细弱。秋风嫩、桂花初著。蕊珠宫里人难学。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清香不与兰荪弱。一枝云鬓巧梳掠。夜凉轻撼蔷薇萼。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元质偶招客饮为赋此篇。宋代。李流谦。 晓风吹花枝,晓雨濯花色。裁缀为好春,天公不遗力。啼禽强领解,对花语移日。世事岂易料,搔首鬓毛白。名园适幽爽,韶序属芳淑。主人雅好客,力能管风物。酒如泻江波,紫翠映华席。我友不可拣,一一如珪璧。远者渺云海,近者接肘腋。能来共一醉,我亦有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