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与客登东山,谢墩王墩荒草间。无端更说争墩事,新法如何得解颜。
金陵八咏 其五。明代。湛若水。 我昔与客登东山,谢墩王墩荒草间。无端更说争墩事,新法如何得解颜。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谢子安之江右求葬师 其二。元代。黄镇成。 家在烟岚五县间,碧榕桥下水潺湲。朝来雨过秋如洗,写出江南一幅山。
赠道者。唐代。刘沧。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书从事厅屏上。五代。刘坦。 金殿试回新折桂,将军留辟向江城。思量一醉犹难得,辜负扬州管记名。
送一彻二公再参无际和尚。宋代。释广闻。 两公未见无际前,谓从本有成话堕。两公既见无际后,谓是不同成两个。明知见与未见时,苍龙终不澄潭卧。云岩晚归玲珑岩,老儿家有弥天祸。口皮边禅惯卖弄,动辄引人入荒草。不知两公竟何意,春风又问东南道。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后三十年有话在,珍重此行休放过。
春日寄丁御史子坚王知县彦晖。元代。邓雅。 光风拂柔条,膏泽被幽草。翟雉羽毛鲜,仓庚语音好。彼物各生成,吾年独衰老。感此惜韶华,觞来即倾倒。栖迟托丘园,穷达付穹昊。却忆同心人,贞坚永相保。